搜索
 

加强新兴产业链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宋菊香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重大部署。因此,加强新兴产业链建设,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市适应新常态、推进稳增长的现实要求。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规模工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含植物提取和化妆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电子信息产业基本形成了四大电子信息产业链,现有规模企业130家,总产值221.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4.5%。但是,在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规模不大、优势不强、产业低端化问题突出,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一是产业规模不大不强。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没有一个产业产值过500亿元,只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过200亿。

“3个500强”企业没有一个,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抗风险能力不强。2019年1至8月,重点监测的100家企业中20家企业产值出现下降。二是产业链不长不优。我市大部分新兴产业仍然是“前店后厂”模式,公司总部及研发、运营机构设在沿海地区,工厂或车间设在我市,企业处于模仿生产、组装加工为主的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利润低,存在产业低端化问题。三是技术创新基础不厚不实。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创新人才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覆盖面仅为3.2%,目前,我市高校仅1所,职业院校2所,省级科技企业孵化仅1家,尚没有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为此,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设,必须科学研判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建议抓好抓实以下三个方面工作:1、实施品牌战略,壮大产业链龙头。一是政府引导。要深入组织开展“品牌兴市(县)”活动,建立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两突破”机制,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引导、支持、帮助企业争创品牌。二是企业主导。鼓励产业链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自主攻关力度,支持长丰汽车、九恒数码、科力尔电机等重点科技型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平台和机构,牵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三是招商助导。根据《永州市“走进500强、链接大产业”行动方案》和《永州市直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建立重点项目库,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长丰汽车、华为大数据、三一重工等龙头核心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做好补链、强链、延链文章,提升价值链。2、强化科技融合,促进产业链高端化。一是要向上突破。着力推进我市电子信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优化升级,提高制造网络化、虚拟化和数字化程度;重点支持长丰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汽车产品升级换代,抢占房车、新能源汽车和其他特种车辆市场,尽快走出市场低迷。支持达福鑫等企业在电子信息领域向上形成研发优势,向下形成多链生产,重点在智能制造关键件生产上形成规模。鼓励希尔药业向上游基地建设延伸,把控议价权。二是要向外延伸。探索建立技术协同创新平台,鼓励科我市创新中心及科研机构等同粤港澳企业及相关机构在永州协同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实现联合攻关、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联动发展,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三是要向内重构。加快新兴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融合重构,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以信息技术为纽带,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新产品。3、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产业链生长环境。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县两级要推动产业链窗口平台建设;要探索建立“政企直通车”,把服务企业与服务产业、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快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信用管理评价系统,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搭建人才引进平台,以组建“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为契机,将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植物提取等重点领域亟须人才分类列入紧缺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目录,重点引进国内外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团队及中高层管理人才。要重塑政策环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等为保障,重点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孵化器建设、金融创新等方面政策,助推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作者系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