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潇水,回头百媚尽风流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凌鹰满河清波的潇水,就像古代宫廷里一位过于粉艳多情过于妖冶撩人而被驱逐出宫的绝色女子,一路哀怨吟唱着满腹的心曲,一步一回头地朝着时光的尽头寻觅自己回家的路径。就这样走了几百年几千年,她峨眉轻锁的每一个眼神,都让两岸的物象为之惊艳,又因为她勾人的浅笑,而平添了几分骚动和风流。因为经不起潇水勾魂的媚眼的诱惑,这些物象最终在潇湘沿岸一站就是几百年几千年,站成一道道古迹和经典。盘王殿寇公楼千家峒如此,柳子庙零陵文庙宁远文庙如此,高山寺香零山回龙塔如此,潇湘馆朝阳岩蘋岛如此……这些各怀心事的千年古迹,那么固执那么含情那么专注那么庄重地站在永州之野始终不离不弃,竟然只为等待潇水脉脉含情的回眸一笑。如果你也经不起诱惑,你也可以同样在潇水两岸站成一道风景。如果你能摆脱潇水多情的纠缠,你就继续逆流而上,帮潇水找到回家的旅程,帮潇水找到自己的故地,别让潇水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家园而在路上久久哀叹徘徊。从无边的想象回到现实,让我们去寻找潇水源头。沿着一条充满质疑的河流,我们寻找那一泓流水。在一片并不高的山野里,在这座山野一个并不怎么神秘的密林里,在这片密林一个并不怎么出奇的石洞里,一泓流水居然沉睡了整整两千多年。以沉睡的方式流淌了两千多年的这一泓流水,就像一次漫长的梦游,居然一直在坚韧地持续着她抵达一条河流的漫长行走,居然一直在坚韧地期待着世人对她的认可,这让我们对于一直以来对她的忽视不能不感到汗颜和羞愧。站在这一泓流水面前,我们有必要去叩问几个古人。这些古人中,有一个是写《山海经》的,我们至今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另一个便是司马迁。《山海经》载:“湘江源于舜葬东南陬。”《史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有人可能会对苍梧所指之地是宁远县的九嶷山心存质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先秦时期的九嶷山及潇水上游所管辖的范围有多宽广?从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来的3幅帛绘地图中整理出来的《地形图》标示,秦始皇时期的营浦、舂陵、泠道、南平、齿乞道、桃阳、观阳、桂阳8个县治中,其中的泠道、南平、齿乞道隶属长沙国,而县治均在今蓝山县境内,且齿乞道县就在九嶷山东麓,辖蓝山县所城、荆竹、大桥、紫良、大麻。往昔,这一带就被称为舜乡。更令人不容置疑的是,公元前168年随墓主下葬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地形图》和《驻军图》两幅书帛地图的制作年代,都比西汉初年还要早。其中,《地形图》中所标示的地域,主要是我们现在所知晓的潇水流域。按这幅地形图的标示来看那个遥远年代的潇水流域,分明是北至今天的双牌县,南部包括萌渚岭、九嶷山。这就告诉我们,早在先秦时期,在舜帝葬地的潇水源头一带,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背影。也就在这个时期,古人认定,湘江的源头就在此地的某个地方。是两个古人的文字指引,帮助我们更确切地听到了湘江源头的一泓清音。可是,另一泓与湘江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流水,却被世人公认了两千多年。在世人眼里,广西的海洋山和海洋河总是与湘江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包括那些以考证中国山林水系为职责的古人,也跟着一条历史的岔道走进了一个千年误区。我们不否认同样作为一泓流水的海洋河的存在价值,我们更不能否定,这一泓流水响彻在中国以至世界的巨大回音。但是,她的存在,确确实实搅乱了世人对湘江血缘母亲的指认,搅乱了一条河流的家属的嫡系关系。海洋河还在继续流淌,她是功不可没的,因为她的确成了湘江的一部分,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她的确在先秦时期就为中国的历史绽放了自己的光芒,因为她至今还在为湘江的生息与绚丽无私地输入自己的血液。但她毕竟不是湘江的亲生母亲,她只是湘江的继母,一个充满爱意的继母。谁都知道,潇水是湘江的上游。我们找到了湘江上游的第一泓流水,也就找到了潇水的源头,找到了被遗失在路上的潇水的家门。我不能否定一个事实,我所面对的这一泓流水,确实显得有些细瘦,细瘦得就像一行眼泪。但是,我知道她不会断流,即使没有了一滴水,她也是流淌着的。作为一泓水,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水流的大小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蕴藏在内心的那一条血脉,这条血脉是永远不会断流的。或者说,所有的水都有可能在某一天断流甚至枯竭,但是,藏在水的深处的那一脉文化却永远会奔腾不息,这就是文化的神奇与诡秘。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