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党校教师提高政治能力的路径选择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齐小玉

李龙姣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和培训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党校教师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引导者,必须把提高自身政治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党校教师如何提高政治能力?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条基本路径。一、在课题选择上把握好政治因素党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必须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要义是讲政治,方法是用学术来讲。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要具备高度政治敏感性,在课题选择上牢牢把握好政治因素。落实在具体教学科研工作中,就是要选择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强的课题。一是要高擎真理之旗,解答历史之问。要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准确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等历史之问。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回答时代课题。在选题上注重研究和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来源、发展历程、巨大优势、框架体系和内在要求。要研究和讲解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要关注民本民生,回应百姓呼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要研究和讲解各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脱贫攻坚等重大举措,用社会进步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事实来阐述和解答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把握好政治要求党校教师要提高政治能力,在选准课题基础上必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关键点。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科研中,就是要把握好各种政治要求。一是在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导实践中把握政治方向。要把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运用战略思维、政治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要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规律。要注重把握科学理论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二是要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提高政治站位。党校教师要摒除狭隘观点,把教学和科研放在服务中心大局的层面上来谋划和设计,放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上;要加强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调查研究,尤其是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的目标任务、基础条件、实际困难和解决办法;要深入基层,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所想、所急、所需,加强对策性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三是要在引导学员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政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本要求。党校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精准发现问题,引导学员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从现实的维度帮助学员解决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难题。要引导学员深入急难险重工作的第一线,解剖麻雀分析问题,抓铁有痕面对问题,举重若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在教学和科研全方位全过程中防范政治风险党校教师的政治风险体现在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更体现在教学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当中。因此,党校教师要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在教学科研全方位全过程中防范政治风险。一是强化底线思维。党校教师要提高坚持和运用底线思维的能力,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对各种可能的政治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二是严守政治纪律。党校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同时,要自觉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规定,以身作则,为学员作出榜样。要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坚持工作原则,不接受学员送礼吃请,不在培训成绩、学员评定等问题上夹杂私人偏好。三是增强斗争精神。党校教师要敢于同一切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在课堂教学、科研出版、论文发表、宣传讲座等工作中把好政治关。四是提高保密意识。党校“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战略推进以及积极发挥党校在党委政府决策中智库功能这一要求的落实,给党校教师拓展事业和发挥才干提供了新舞台,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党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课题可能涉及重要部门的核心数据,更有可能参与政府决策咨询,要提高保密意识,常绷保密之弦,进一步筑牢学术安全防线。(作者分别系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委党校机关党委干部)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