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志愿服务巧解社会治理难题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黄燕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冷水滩区以列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区为契机,以社区网格为单位,探索出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2345”新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润物细无声”。以科学管理为根本点,出台志愿服务“二项机制”。冷水滩区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的东风,加强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推行“一把手”工程,成立区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区志愿服务中心,由区委书记担任区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实行大数据星级管理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共建,开发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志愿服务云平台”,并按照志愿服务时长进行星级评定。实行志愿者礼遇褒奖机制。建立、完善礼遇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机制,出台《冷水滩区志愿者激励机制实施细则》,大力实施教育服务、就业择业、小小志愿者礼遇等系列褒奖办法,建立社区“时间银行”超市,从制度层面向社会传递“好人好报”“有德者有得”的社会风尚。以队伍建设为支撑点,搭建志愿队伍“三级架构”。冷水滩区突出群众主体地位,集民智、汇民心、聚民力,实行“1+N+X”三级模式,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六城同创”志愿服务工作中,从而创新抓实基层自治:“1”是社区网格;“N”是职能部门、后盾联点共建单位;“X”是以乡贤为代表的居民志愿者队伍。形成了1十N都是X,X也由1+N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各组织、各单位、各志愿主体的能动性,志愿者全面覆盖到管理者和广大居民,形成治理合力。如活龙井社区17个网格发展了1800余名志愿者,通过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充分挖掘社区铁路文化底蕴,盘活社区资源,开展文旅融合项目,吸引23家文创企业入驻社区。大力推行“居民自治”,实行楼栋长、街巷长负责制,推选一批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群众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担任楼栋长、街巷长,协助社区对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让小问题不出楼栋。昔日“脏乱差”著称的破旧老区蜕变成“网红地”,被省住建厅列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以群众需求为落脚点,打造便民惠民“四单模式”。冷水滩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优化志愿服务项目库,开展针对性强的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四单”工作模式。群众按需“点单”。通过“湘江滩声”客户端实现中心—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互动。中心精准“派单”。对可以提供志愿服务的“群众点单”,分类制定“志愿服务工作清单”,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统计、编号、登记、归类、汇总、分析,对不能及时提供服务的群众个性化需求梳理、归档,统筹安排,并积极引导做好群众回复。志愿者主动“抢单”。志愿服务组织接单响应后按需提供专业化服务。群众事后“评单”。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次,评价上传中心平台后生成后台数据。“四单”模式的精细化管理,有效助推了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助推社区治理,确保了志愿服务基础不断扩大和常态化供给。以多彩活动为着力点,实施文明实践“五大工程”。冷水滩区高标准建设了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科学规划布局功能场所和文明实践,大力实施五大志愿工程。铸魂工程:教育部门牵头,利用“村村响”、宣讲小分队、新媒体矩阵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推进“向日葵工程”,把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精心打造《潇湘讲坛》栏目。明理工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实施各类文明创建工程,着力提升市民素质。清风工程:开展“治陋习、树新风”活动,弘扬移风易俗,通过家风家训、最美志愿者、“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文明乡风的新风尚。爱心工程:开展“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引导爱心人士投身善行义举中来。提神工程:组织“欢乐潇湘”“农耕文化节”等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志愿服务越发达,社会治理就越正规有序,城市就越充满活力。五大志愿工程的开展,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不断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系冷水滩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