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汉刻几何纹提梁铜壶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楚天雨

平德西汉刻几何纹提梁铜壶正视图西汉刻几何纹提梁铜壶侧视图于朦胧中睁开眼睛,它感觉到身边没有了记忆中的拥挤与温暖,似乎变得空荡荡的。前面是一块大大的玻璃,玻璃外面是空间,空间那边同样是玻璃柜子,柜子里面,放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物件。环顾左右,也是一样的玻璃、高高低低的台子及物件。那些物件有的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跟它同处一个储藏室,而且彼此相拥在一起。再俯身一看,自己居然站在了一个量体裁衣的小台子上,身边有一块小牌子,牌子上有自己的照片,还有一些自己不认识的文字。背后似乎有一种东西在衬托,感觉有一种较为舒适的依靠。头上的柜顶有射灯,此刻正开着,斜照在自己身上。一群人走开,又一群人走过来,对着各个展柜里的物件指指点点,或小声议论,或摄像拍照。当他们来到自己跟前时,因为某个人深颜色衣服在展柜前的映衬,原本透明的玻璃变成了可以照人的镜子,它由此看见了自己的面目,并大吃一惊:目光呆滞,皮肤斑驳,衣着褴褛,甚至双臂残缺,让人见了无不心疼!这就是它的现状?它不敢相信。是的,它不相信自己的面容会落得如此有些憔悴,乃至萎靡不振。它总记得自己是那样的衣着光鲜,肤色靓丽,青春活泼,铿锵有声,受人推崇……这时候,有人看着它身边的牌子,轻声念道:“西汉刻几何纹提梁铜壶,1984年出土,口径9.6cm,腹径20cm,身高28.8cm,重……”哦,想起来了,它的名字叫西汉刻几何纹提梁铜壶!关于铜壶,《仪礼·聘礼》是这样记载的:“八壶设于西序。”注:“酒尊也。”《周礼·挈壶氏》载曰:“掌挈壶以令军井。”注:“盛水器也。”殳季良父壶铭:“用盛旨酒。”这些古文献记载,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壶在铜礼器组合中的用途。其实,它们铜壶家族的起源或者说制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汉,商代前期方壶较少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制也不断变化。春秋开始,便是皇宫贵族饮酒、煮茶、盛水的日用之物。因材质较硬耐磨损、色泽如黄金,使其高贵且耐用。作为刘疆生前最喜欢的器具,它既可以用来烧水,避免使用者被烫伤,又可以用来盛酒,在餐桌上展现豪情。那宅第里的每一个角落,那油灯下的每一张面庞,那杯盏之间的一缕缕酒香,以及那酒后狂欢的夸张表情,依然历历在目,宛如就在昨夜!只是它还没有想起,是谁把它的户籍和身高体重搞得那么清楚?又是谁把它移来了这里?在参观者的议论声中,它陷入了沉思,似乎努力在找回自己的记忆。它隐隐约约想起来了,自己好像出自一个很能干的工匠之手。至于那个工匠叫什么名字,在当时的全国是不是很有名气,它却记不起了。它只记得那位工匠曾很认真地用工具对铜片按需要的片状进行切割,然后用铁锤慢慢敲。就在他的耐心敲打之间,自己就渐渐成型,最后变成了一只色如金、亮如镜、声如钟的提壶。它很感激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工匠,把自己锻造得臻至完美。特别是那提手上的链子,如同仕女头上的两根发辫,十分美丽。那位工匠经过一段时间的手工精雕细琢,感觉颇为满意时,才把它搁在那里当成商品出售。在它看来,自从摆在那里待价而沽,就好像冥冥中注定的买了一张单程票,然后被人装上马车,离开了它的诞生地。期间,可能换过车,也可能倒腾过货船,几番风雨,几经周转,就送到了泉陵侯国里面的刘疆府上,由此开启了自己在泉陵侯国里的辉煌岁月。它还记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刘疆肯定不是泉陵侯,因为史书上没有他做侯王的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一定跟泉陵侯有关。不然,怎么会有那么豪奢的府邸,有那么多奴仆,还有诸多优厚的待遇?甚至死了之后的墓葬规格都很高,葬在两个高大的封土(第三代泉陵侯刘庆夫妇)之间,只是封土较为矮小一些?在它的眼中,或者说按照它的臆测,刘疆应该是前泉陵侯的儿子,只是没有等到继任泉陵侯的机会。这个机会被他的侄子占去了,因为他与现任的泉陵侯是亲兄弟,泉陵侯的王位只能传给下一代,而不能传给平辈。传给平辈,不利于家族的壮大,也不利于家族的安稳。所以,它还清楚记得,刘疆是有家臣的,平时的日子过得比较风光,在泉陵侯国乃至整个零陵县、零陵郡都是顶呱呱的,都是令人艳羡的。于是,它回想起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那个刘疆在与朋友聚会,或者招待零陵县衙乃至零陵郡守的来人时,经常用自己来煮一种名叫“荼”的白草喝,或者装酒。它甚至觉得,煮荼是委屈了自己,不能彰显自己的特色,只有盛酒,才能体现主人的睿智和自己的价值。所以,每当刘疆拍着自己的腹部,对客人说:“这里面有的是酒,大家尽兴喝!”时,它才觉得自己的身份是那样的高贵。或许就在这样的使用过程中,不知是刘疆自己还是伺候他的人,由于不小心,手里的提壶被人碰撞之后跌落在地,导致壶盖损毁,壶口有些残缺,这好比一个原本健康的人,突然因祸致残。尽管如此,却并没有影响到刘疆对它的喜爱。刘疆叫人临时配了一个盖子,依然时常使用它,把玩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觥筹交错之间,它目睹了刘疆家庭的兴衰。某一日,刘疆忽然病逝,举家悲哀。泉陵侯闻讯,十分悲痛,就把他安葬在零陵城外东北角的鹞子岭,那是刘氏家族的墓葬专用地。泉陵侯很重兄弟感情,所以十分重视刘疆墓葬的规格,把墓坑设计成覆斗形,墓口长8.9米,宽6.9米,至墓底深度为4.5米;墓底长7.6米,宽5.6米。它还记得,负责墓葬工程的指挥者,还叫人在墓底四周堆积了许多木炭,用来保护棺椁。整个墓室分成四大部分:前室、中部棺椁室和左右储藏室。其中,两个储藏室里面存放着许多刘疆生前喜欢的物品,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玉器四大类材质,计有罐、鼎、盒、碗、盆、炉、甑、钫、钟、钩、镜、剑、刀、弩机、印、璧等数十种器具。至于有些残缺的自己,它记得被人用麻绳套牢,安放在棺椁外的右储藏室,与铜刀、铜弩机、铜印、硬陶罐等物件挤在一起。它挤在物件中,感觉大家亲密如一家人。只是,当初大家被人从刘府请到墓坑时,很多物件还是一副懵懵懂懂的表情,甚至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直到后来,它们看见棺椁中的刘疆一副睡去的模样,再看见泉陵侯派来的人,用铁锹铁铲将一剖剖泥土浇落下来将大家全部覆盖时,它们才明白:原来是泉陵侯要大家陪他弟弟刘疆一起睡觉!睡就睡吧,有什么可怕的?想起平时被高频率使用,它觉得自己也该躺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了。与众多伙伴睡在深深而寂静的地宫里,它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里的内容很丰富,喜笑哀怒,一应俱全。最有趣的是,它梦见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看见附近某村一个须发苍白的老人经常在一棵大树下给一群可爱的小孩子讲故事,第一个讲的就是“王质烂柯”,说某某年代曾有一个叫王质的樵夫到山里砍柴,砍到一个地方,就看见两位童子在一块巨石上下棋,他觉得很奇怪:小孩子怎么跑到山上来下棋呢?难道不怕老虎?于是,他就提着斧子走过去观看,到了两个童子身边,他把斧子放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他们下棋。不料两个童子的水平旗鼓相当,过了很久还没有分出胜负。这时候,一个童子抬头看见了他,说你该回家了。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发现砍柴的斧子手柄已经腐烂,心里感觉很奇怪,于是挑着柴禾回家。等他凭记忆回到家乡的时候,发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的人一个都不认识,但那口池塘依然还在,池塘边的小树已经变成了参天古树,细问之下,才知道此时距自己离开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千年的时间……在梦里,它觉得那位老人家讲得很可笑,又很可爱。只是,没想到转瞬千年的故事居然发生到了自己身上。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它还记得,那是1984年8月,由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带领各县区文物工作骨干组成的工作组,在省博物馆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对后来被命名为“永州市鹞子岭西汉刘疆墓”的古墓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历时一个月,共出土陶器153件、铜器25件、铁器3件、玉器5件。另外,还有竹、泥、漆等质料遗物。而自己就是被这些人从墓坑的储藏室中发掘出来的,并被编为28号。望着自己身上被考古人员涂写的编号,它想,这好比后来人们的身份证号码吧。对于这样的编号,它觉得很不是滋味,好比一副枷锁,挂在它的脖子上。它心想:我是有名有姓的啊!我叫提梁壶,而且是几何纹的!我的,为什么要给我编一个28号呢?难道就是为了你们考古人员容易区分?其实,要区分很容易啊!要知道,在你们从刘疆墓里发掘出来的文物中,我的面孔是十分独特的,可以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不像那些陶壶、陶罐,动辄就是几十件。你们这样编号,表面上是便于区分,实际上埋没了我独特的形象!我要跟你们说:NO!它甚至还记得,那些天那些考古人员谨慎而虔诚的模样,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一件件文物从墓坑里挖出来,先是照着画一个图形,再对照实物一件一件编号。那个画图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工作起来很认真,对各个物件的发现位置记得很清晰。搞清楚这些之后,他们将文物运到指定地方,小心地清掉上面的泥土,再用水将它们洗净。那种清晰的感觉真爽,如同当年腹内盛装着玉液琼浆。再后来,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请来省博物馆的专家,对所有出土的文物进行鉴定,评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若干,并送往不同的城市博物馆进行收藏。而今,它独自站在展柜的一个位置上,左顾右盼,想起那些红红火火的日子,还有诸多水流云散的伙伴,不禁发出一声喟叹。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