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天著
通讯员
伍孝雄
董旭辉
陈黎婷“谁都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参加工作23年,两次冲在战疫一线,每一次战斗,他背负着责任和使命,身先士卒、顽强拼搏,将坚定的初心和使命书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书写在人民群众心坎里。他就是祁阳县疾控中心纪委书记王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19日,祁阳县疾控中心召开党委会议,决定由王振担任后勤物资保障组组长。其实,王振对组织的决定早有思想准备,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在乡镇卫生院担任主管业务工作的副院长,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沉稳应对,科学防治,没有出现一例非典感染者。历经战火的淬炼,王振迅速成长,2005年1月担任下马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同年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12月调入祁阳县中医院,担任院务委员、党政办主任;2019年9月调任祁阳县疾控中心纪委书记。战场不同,但使命相同。王振深知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被组织这样安排,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党委会议一散会,王振立即着手工作,带领后勤组工作人员清查盘点传染病防护个人用品、现场采样设备、检测试剂、消杀药械、通用保障装备等各类物资库存数量,并一一造册登记建立台账,根据不同品种数量短缺程度,制定应急预案,定品种、定数量、定时间、定要求,迅速联系医用耗材、防护用品的厂商,及时订购补充应急防控物资,确保疾控中心“战疫”顺利开展。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月26日,祁阳县委把中心后勤物资保障组升格为全县疫情防控后勤物资保障组,县委安排两名县级领导分别担任保障组正、副组长,同时指定王振牵头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质量把关、调拨等工作。机构的升格,意味着王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尽管疫情发生初期,他在中心做了一定的应急物资储备,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全县22个乡镇、街道,108万人口,各种类型的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消杀药品等,消耗何其巨大,后勤保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严峻挑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振知道,要打赢疫情阻击战,就要筹集足够数量的防疫物资。但此时此刻,正值大年初二,大多数厂家、公司都已停工停产放假休息了,要找到厂商和货源,无异于大海捞针。时间就是生命,开战就是决战。王振和后勤组成员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他们个个通过新闻、网站、微信等渠道积极寻找物资信息,然后又一家一家打电话联系,结果要么无人接听,要么关机,要么丢下“年后上班再说”一句冷冰冰的话,一天打了100多个采购电话,却没有一点收获,后勤组成员个个像霜打的茄子——垂头丧气。出现这种局面,王振并不感到意外。他相信久久为功和水滴石穿的道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锲而不舍寻找厂商,积极联系、真诚沟通,一定会打开我们的合作之门。”王振给同事加油鼓劲。果不其然,王振和同事凭借坚持和真诚,最终敲开了省内外6家供货企业的大门。首战告捷,坚定了王振的信心和决心,但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6个厂商都在省外,云山迢递,路途遥远,且疫情期间,各省各地纷纷采取交通管制和封县、封镇、封村、封店、封路举措,造成找车运输难、吃饭住宿难、运输货物上下车难等等。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面对上述境遇,后勤组成员主动请缨,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纷纷要求奔赴厂地用最短的时间把防疫物资采购回来。“关键时刻,我们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背井离乡,无惧无畏,牺牲自己,成就大爱,这种精神和力量,令我动容和欣喜。”王振无不感慨地说。历史将会铭记这个时刻。1月28日,王振经过慎重考虑,从后勤组选派12人,组成4个采购小分队,东出江西,北上浙江、山东、河南,西进贵州开展点穴式采购。没有出征仪式,没有豪言壮语,他们打起行囊,带上泡面和水壶,分路挺进。王振作为中心纪委书记、全县防疫后勤保障组物资采购牵头人更是以身作则,带领小分队两次赴江西,当天去当天回,行程3000多公里,“抢购”回医用口罩17.5万个。为了防止防疫物资少呆在仓库里“睡觉”,尽早、尽快发挥应有的作用,王振强化流程管理,严把质量、入库、搬运、分发关口。1月26日,后勤组采购回来31吨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货车因长度和高度问题,不能直接进库卸车,只能在离仓库150米的大马路停车卸货。王振见状,挥臂高呼:“同事们跟我上!”4名同事闻声而动,立即加入卸货搬运工行列。而在此之前,王振由于超负荷高强度工作患上了“急性结膜炎”,左眼视力模糊、流泪、烧灼不适、球结膜大量充血,干起活来还像拼命三郎,同事劝他休息,“这点小病小痛算不了什么,我是一名纪检干部,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战疫当前,我岂能当‘逃兵’!”他一边说,一边干,直到货物卸完全部搬进仓库为止。撤下一路汗水,收获一片果实。王振和同事们在防控物资最紧缺的25天时间里,顺利完成了29批次的防疫物资的采购,购回一次性医用口罩28.9万个,一次性口罩57.6万个,防护服1360套,一次性隔离衣1200件,防护眼罩760付,84消毒液83吨,医用酒精26.5吨,医用橡胶手套10000付,医用帽子30000个,红外线测温枪400把,建立起牢固的防控物资供应链,为全县战“疫”备足了“弹药”。“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必胜的信念,战胜疫情指日可待,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定会到来。”王振信心满满地说。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