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存准 通讯员 欧阳晓娜 陈蓉)这是一个特别的班组,清一色的制服,清一色的黑脸庞,清一色的憨厚相,却个个身手不凡。这是一支奋进的团队,与风霜雪雨搏击,与烈日严寒厮杀,与艰难困苦抗争。这是一群光明的使者,用激情和汗水点亮万家灯火。他们就是祁阳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的班长施光明和他的战友。
“最帅抢修哥”24小时枕戈待旦祁阳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的前身为祁阳电力局110电力抢修班,担负着电力故障快速应急抢修、快速恢复供电的责任。现有队员10人,管辖着县城5万多用电客户的线路抢修重任。实行一班三运转制度,24小时“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盛夏、隆冬时节,用电高峰也紧随而至,电网超负荷运转,配电网络故障频发。每到这时,就是配电运检班最忙的时刻。他们头顶黄色安全帽、身着灰白色工作服,活跃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因个个有娴熟的技能、热情的微笑和快捷的抢修速度,被当地老百姓笑称为最帅“抢修哥”。“抢修哥”们还有个压箱底的绝技,那就是人人脑中都有一张赛过GPS的活地图,他们不仅把县城所有的大街小巷、居民小区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还把县城所有的运行设备、变压器台帐、联络开关位置、分断开关位置等全部记得清清楚楚。只要你说起地点或是哪台变压器,他就会立即以最快、最短的路径到达现场。国网公司要求接到报修电话15分钟赶到现场,但祁阳“抢修哥”每次在11-12分钟就到达了现场。2012年8月的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祁阳县城西区部分停电。“抢修哥”迅疾赶到现场,他们利用头上探灯散发的微弱光亮接线、换瓷瓶。一会儿,200多名居民打着雨伞自发而来,70多束手电筒的光芒齐刷刷地射向了“抢修哥”。
“老黄牛”缠着绷带作业配电运检班是一支并不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46岁,最大的已经57岁了。“激情与年龄无关,青春是一种状态。我们班十个男子汉,始终充满工作激情。”49岁的班长施光明满怀激情地说。
施光明是2012年的湖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和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人称“老黄牛”,他一年365天从没走过亲戚,从没休过年休假,连星期六、星期天都是天天呆在抢修班随时待命。2012年7月,施光明在抢修现场不慎负伤,但手术后的第三天,手上还缠着绷带,他就身穿着红马甲,现身祁黎路砍青扫障。他在技能培训上要求严格,因材施教,提出了“徒弟打师傅”擂台赛、打赢的当师傅的新培训方式。班里分来了不懂业务的倪三明,施光明手把手对倪进行指导,不厌其烦地教倪从认材料入门,学会放线、打拉、爬杆……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手。倪由此迅速提升为技术能手,并在参加省市公司举办的劳动竞赛上,以精湛的技能获得满堂彩。
人有了激情,可快速提升能力;队伍有了激情,能够打胜仗。今年3月初的一个晚上,县武装部停电,副班长陈勇政等3人冒着倾盆大雨、打着应急灯进行紧急抢修。一个多小时后,即恢复送电。但第二天,两人得了重感冒。像这样因工负伤或染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抢修哥”们从没有怨言。对工作,他们始终激情澎湃。
“光明创新工作室”声名远播
创新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对施光明和他的班员们为此不断探索、不断尝试。2012年7月,“光明创新工作室”成立。施光明和他的班员们在变压器绝缘端子更换、变压器枕木更换的实际操作中,觉得应该琢磨出一套既可以减少吊车、人力等成本资金,又可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于是,全班组成员不断学习参考资料,开展网上搜寻等,终于利用杠杆原理研制出了适合自己工作所需的变压器枕木更换工具和工作流程。目前“变压器枕木更换工具”获省公司项目推广,工具成品经过改良,在全市推广并远销外省。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取得30多项创新成果,有6项获国家专利、3项获省公司QC优秀成果奖。去年,该工作室被省公司授予“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