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穿越时空,古老而年轻。在湖南科技学院的校园里,有一位90后女生,自去年9月开学后,她一直把身患癌症的父亲带在身边,边求学,边尽孝,一片孝心在师生间被传为佳话。她就是经济与管理系国贸1002班的刘四梅同学。
家境贫寒,父亲患癌症
刘四梅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白溪镇檀山村一个贫困家庭。10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刘少柳既当爹又当妈,独自一人艰难地抚养着兄妹4人。由于家境贫寒,大姐刘松花和哥哥刘旭光不得不放弃上学,外出打工挣钱,支持两个妹妹读书。令人欣慰的是,姐妹俩没有辜负全家人的期望:2009年7月,二姐刘三梅考上了长沙医学院;2010年7月,刘四梅被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系录取。
原以为美好的新生活近在眼前,然而,命运再次给这个家庭重重一击。去年6月15日这天,刘少柳突然感觉肚子疼,呕吐不止,头晕目眩,到乡镇医院打了几天吊针,反而病痛愈加厉害。19日,大姐刘松花带着父亲到医院做全身检查,医生告诉她,父亲得了直肠癌,必须立即做手术,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医生的话仿佛一道晴天霹雳,幼时丧母的伤痛让刘家四兄妹深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滋味,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为父亲治病。在外打工的哥哥姐姐开始四处筹钱,刘四梅和二姐则担起了看护父亲的责任。6月25日,刘少柳被推进了手术室。
带父求学,累并幸福着
手术后,父亲由谁来护理成了四兄妹的一道难题。哥哥姐姐需工作挣钱支付父亲昂贵的医疗费,二姐正在考研,再三权衡后,刘四梅决定自己来照顾。于是,她向学校领导说明了家里特殊情况,校领导被她的孝心和真情感动,在教师住房紧张的情况下,特安排了一间教师宿舍让他们父女俩住下,并免交水电费。
2013年9月1日,刘四梅带着父亲来到学校,开始了边求学、边照顾父亲的生活。父亲生病后,刘四梅特别注意父亲的饮食和生活起居。她经常上网搜些食谱,学着做给父亲吃。刘少柳告诉记者,每次化疗后,他都呕吐得特别厉害,头晕,要静养一周才能下床活动。女儿怕他难受,就邀请一些要好的同学来“家”里陪他聊天,分散他的注意力。担心父亲孤单、寂寞,刘四梅还给父亲准备了收音机,让它在她去上课的时候,跟父亲做伴。
刘少柳生性要强,自从生病后,觉得自己拖累了子女,总是闷闷不乐。刘四梅察觉后,常常陪父亲聊天,耐心开导他。她把大部分空余时间都用来陪伴父亲,常常陪他去校园里散步,她说:“爸爸只有心情开朗了,才更有勇气去战胜病魔。”
在学校照顾父亲的日子,对刘四梅来说,既辛苦又幸福。“有父亲就有温暖的家。”刘四梅说,“当别人想家的时候,我却有父亲陪在身边,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拳拳孝心,传递正能量
刘少柳做完手术伤口愈合后,每隔一段时间要去医院化疗。从去年下学期开始,刘四梅陪父亲往返于新化、永州与长沙三地不下40次。请假陪父亲期间,刘四梅怕耽误学习,常常把课本带在身边,自己看书学习,回校后有不懂的知识请老师和同学补习。熟悉她的医生、护士和学校的师生都被她的孝心和真情所打动。
经管系党总支书记张恒俊对刘四梅的举动称赞有加,“她是尽孝心的典范,这种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发扬。”
刘四梅的好友陈功自称是她的粉丝。陈功说:“现在‘90后’的孩子都娇生惯养的,像四梅这样带着自己父亲上大学挺不容易的。她是我们很多‘90后’的榜样。”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起刘四梅最大的心愿,她红着眼眶说:“父亲为了我们奔波了一辈子,我最大的心愿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尽早安定下来,给父亲一个温暖的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