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厨房的革命——冷水滩区餐饮食品安全创“国卫”纪实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本报(通讯员 文杰 李少军 蒋伟民)

“以前到店子吃饭,不敢到厨房看,那环境又脏又乱;现在随便找个店子,卫生都比以前好,可以说焕然一新,吃得舒心也更放心。”一位细心的客人谈到在冷水滩城区饭店就餐时的感受如是描述。自去年10月份以来,冷水滩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创“国卫”为契机,扎实履行监管职责,将餐饮行业整治作为全局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在中心城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厨房革命”,举全局之力打造“放心餐饮城市”。截止2014年2月底,共对城区1182家餐饮店进行了提质改造,目前已有1072家餐饮店完成了整改,整改率90.79%。同时,还对没有达到创“国卫”标准的65家餐饮店依法进行了取缔,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13年度全区绩效考核中,该局荣获一等奖。同年,冷水滩区被市政府评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先进县区。

开展大宣传

营造大氛围

“冷水滩作为中心城区,餐饮行业尤其小餐饮店量多面广,大多数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监管任务重。要想在短时间内使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必须营造一种集中精力抓整治、家喻户晓要整治、人人都来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冷水滩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荣邦龙告诉笔者。

市、区创“国卫”动员后,该局先后23次召开系统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点评会,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智慧、集中财力,打好中心城区餐饮食品安全整治的攻坚战。重点采取“十个一”的措施开展广泛宣传,即给每个餐饮业主发放一封公开信,制定一个整改标准,出台一个餐饮店“十禁止”规定,制定一个餐饮店内部管理规定,每个街道有一个宣传栏,每个社区有一条以上横幅标语,购买了一台宣传车,每个餐饮业主签订一份食品安全责任书,对每个从业人员开展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每周在市区主流媒体发送一条新闻信息。据统计,全年共发送公开信、“十禁止”规定、餐饮服务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等宣传资料8600多份,设立餐饮食品安全宣传栏12个,推介餐饮食品安全创“国卫”工作动态信息150余条,培训餐饮从业人员3781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1182份。通过宣传培训,减少了广大餐饮业主对整治工作的抵触情绪,大多数业主由“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实现自我改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实施大整治

促进大转变

2013年12月20日,一场由该区食药监管局牵头、工业园区、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助的声势浩大的联合执法行动在火车站迅速展开,他们对火车站周边3家无证经营、4家整改不到位仍然营业的餐饮店作出暂扣相关餐具,立刻停业整顿的处罚决定。一周后,通过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督促这些钉子户完成了厨房硬件设施的整改。这是该区多管齐下开展餐饮创“国卫”大整治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展开,该局全面实施了“一查二评三促四帮五整”工作方法。一查就是查清底子。餐饮业是个受市场影响较大的服务行业之一,门店的数量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尽快摸清底数,该局制定下发了《冷水滩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餐饮食品安全水平提升整治工作方案》,分三个区域对城区餐饮店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特别是对城市生活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监管盲区开展地毯式清查,并在日常监管中不断查漏补缺,建立健全

“一店一档”、本底资料和专项整治三本台账,切实做到区不漏街、街不漏店、店不漏项。二评就是量身点评。各工作组对辖区内的所有餐饮店进行点评,实行“一店一策”,按照“五有三到位”(有三防、有三证、有三池、有三柜、有货架,资料台账建立到位、量化分级管理及公示到位、厨房及门前灶改造到位)的要求,逐店写好现场检查笔录,逐店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三促就是督促整改到位。工作组人员坚持“嘴常讲、手常写、腿常跑、劲常鼓”的“四常”工作法,加强检查频次,在整改过程内,每天进行一次督促,每两天进行一次检查,每三天开展一次“回头看”,经常对店老板念念“紧箍咒”。四帮就是上门帮扶。针对餐饮业主反映年底师傅难请、价格偏高等问题,去年12月,组织专业施工队员,连续加班对火车站、汽车站等周边30多家餐饮店免费喷刷墙漆,安装水管;聘请师傅为340家小餐饮店免费安装了“三防”设施。五整就是联合整治。针对少数不配合、不主动的“重点户”,联合街道、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先后开展8次联合执法,对125家无证经营和整改不到位的小餐饮店依法下达停业整改通知书,对其中65家未达到创国卫标准的餐饮店依法予以取缔。通过“五步走”工作法,共督促1072家餐饮店完成了硬件设施的提质改造,为整改到位的959家餐饮店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督促2100多名餐饮从业人员办理了健康证,全区小餐饮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示范大创建

投入大倾斜

“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需要,为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经请示区政府同意,冷水滩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招聘10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去年11月23日,永州市人才网、冷水滩政府网出现这样一则招聘公告,大学刚毕业的小潘通过招聘考试后成为一名食品安全协管员。

为确保餐饮店整治有成效、有亮点,该局全力以赴,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深入推进示范创建行动,做到“人员大集中、示范大创建、投入大倾斜”。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中聘请了10名餐饮整治协管员,从街道借用了8名联络员,餐饮业整治队伍达到了53余人。按照“分步实施、示范带动、由点及面”的工作思路,先主干道后次干道、先窗口单位后一般单位、先示范街道后背街小巷的整治步骤,先后在逸云路、双洲路、湘江东路、零陵中路、零陵南路、西区路、银象路、潇湘大道等8条街道,火车站、汽车站、学校等窗口单位开展示范创建,要求每名干部打造一家以上示范店,并在示范店内召集周边餐饮店业主开一次现场点评会。对经验收合格的示范街和示范店,按其投资金额10%的比例给予奖励,并授以“创国卫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称号。目前,该局联合财政部门对8条示范街316家合格的餐饮店进行了验收。为解决财力不足的问题,该局提请区政府出台“以奖代补”等相关帮扶政策,在财力上向小餐饮整治工作倾斜。去年以来,共累计投入整改经费97.65万元,其中“以奖代补”资金62.58万元。

强化大责任

推行大考核

“我局将星期六加班写进了会议纪要,而在实际中,我们执行的是‘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工作制,所有班子成员都下到监管一线,率先垂范;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拼命三郎,马不停蹄,不留空档,抢在时间节点前完成改造任务。”谈起推动餐饮整治攻艰的这支队伍,荣局长充满了骄傲,“各工作组虽然承担的监管对象数量不一,但全体干部职工接受任务不讲价钱,完成任务不争荣誉,一门心思抓整治,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为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督查考评力度,该局将中心城区划分为河东、河西、凤凰园3个片12个工作小组,每个党政班子成员负责一个片,每个工作组负责3-4条街道,并制定了“定时间、定人员、定路段、定责任、定奖罚”的“五定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干部职工负责的工作模式,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压力。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一个社区为一个单元网格,一个街道为一个责任网格,形成区局、街道、社区三级网格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区局、街道和社区三级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无缝覆盖。实行一周一调度,十天一点评,一月一考核,每月对各片区小餐饮整治随机抽取20%的店子进行考核,对同一问题一次督查发现不合格的,对责任人下发限期改正通知书;两次不合格的,对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三次不合格的,对责任人如是区管干部的,建议区委予以就地免职,调离其工作岗位,对本局管理的干部职工一律下岗,且在年终考核评定为不称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