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民调解员彭光林

2022年0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只要彭老来了,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曾经的被调解人胡水龙说。

“彭老天生就是搞调解的,什么事都难不住他。”新田新圩镇上禾塘村支部书记何国安说。“彭老的事迹说明,通过群众来做群众工作,是一条很好的工作路径。”新圩镇党委书记匡俊杰说。4月3日,在新田县新圩镇采访,多次听人们提起彭老的事,让记者十分好奇。人们口中的彭老,究竟是何许人,能够在这十里八乡独享盛名?匡俊杰翘起大拇指告诉记者,彭老名唤彭光林,是新圩镇新圩村二组的一个普通村民,上个月刚过七十大寿。他的名字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有一手看家本领。

痴迷调解事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彭光林就热衷为本村邻里乡亲的小纠纷小摩擦做调解,每每乐此不疲。凡经他调解,往往可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村民们都十分敬重他,遇到闹心事、麻烦事,就会上门找他。随着彭光林调解名气的大增,镇政府聘请他担任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于是,彭光林的调解范围由本村增至全镇19个行政村。他调解的事可谓包罗万象,打架斗殴、地基纠纷、伦理道德、借贷关系、邻里矛盾、夫妻不和……不过,彭光林都能一件件料理清楚。2012年,万年村村民胡石井和胡水龙为争地基,两家打了一架,之后矛盾越积越深。万年村与彭光林所在的新圩村相距5公里。彭光林为调解这件事,先后去了5次,每次都是步行。由于双方积怨太深,调解难度非常大,彭光林专门把胡石井妻子的叔父、老支部书记请到家里,请其配合做工作,又把两家叫到一起,苦口婆心,“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双方最终接受了彭光林的调解,一方做出赔偿后,双方握手言和。如今,彭光林的调解名气早已蜚声镇内外,跨镇调解的事儿也常有。今年农历二十九,彭光林还在大坪塘乡忙调解,让妻子邓灶翠一个人在家忙着筹备过年。

调解体会深

调解工作做多了,体会自然不少。彭光林对记者说,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了7个调解原则:一是说服疏导,二是平等协商,三是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四是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五是尊重当事人权利,六是不能因调解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权,七是不收取任何费用。

彭光林始终认为,去调解,必须公道正派,人家才会认你;只有熟悉法律法规,人家才会服你。彭光林生活习惯好,抽烟喝酒打牌一样都不沾,有空就读书。

彭光林觉得,调解的目的是促进和谐,达成团结,使双方都能接受。用妻子邓灶翠的话说,调解就是做好事。仅2012年以来,彭光林调解各类纠纷60多件,成功率达95%,调解成功后的履行率达100%。

调解乐趣多

彭光林有两个儿子,都在长沙,一个经营宾馆,一个在机关工作。两个儿子都要求父母去长沙住,彭光林一口回绝,“我要在家搞调解,没空。”

有人问彭光林,为何有福不享偏要去瞎忙?彭光林答道,调解乐趣多,我乐在其中。彭光林向记者细数起他的乐趣:“这些年的调解,也算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吧。既为人民排了忧解了难,又锻炼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妻子邓灶翠说:“开始,儿子不同意他去搞调解,怕他得罪人。现在他年纪大了,身体反而好些,儿子告诉我,就让老爸去调解吧。”其实,调解对彭光林来说,除了乐趣,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2012年7月,本地烟农何井新开着拖拉机在烟草站碰了一下张友奎的小车,张友奎是贵州来道塘村租地种烟的大户。张要求何说句好话,赔多赔少都无所谓。何说,我又没撞你的车,是车上的棍子撞了你的车,这不关我的事。两人为此争执起来。烟草站主任邓光明打电话给彭光林,请他马上赶过来调解。彭光林赶过去弄清情况后,对何井新说:“别人大老远跑到我们这里投资经营,我们新田人给别人说句好话,丢人吗?”之后,彭光林要何井新向张友奎道歉,并赔张100元。张友奎事后对彭光林千恩万谢,说给他挣回了面子。采访尚未结束,又有村民急冲冲地赶来,请彭光林去他们村调解建烤烟房引发的宅基地纠纷。彭光林说:“我这就去。”说完,拿起他那本厚厚的《民情调查笔记本》就走,步履稳健,义无反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