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
大学同学骆正军教授来访,一壶清茶,说到了梅溪,说到了他在为康熙永州府志作注释时遇到的困惑,触动了我内心的梅溪情结。骆教授鼓励我将我所了解的零陵梅溪,写一篇小文章,以避免越来越无人知晓此事。我欣然从命。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爱梅的传统,岁寒三友松竹梅,梅在其中;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梅排第一。有梅有溪之处,自然都可以叫梅溪,所以,叫梅溪的地方,就多了去了。据我所知,光是零陵就有三个梅溪:邮亭圩的梅溪、水口山的梅溪和梳子铺的梅溪。
邮亭圩镇的梅溪,解放后以公社和乡的名称存在过,明清时期曾叫梅子洲。水口山的梅溪现在已经没有几人知道了,它存在于水口山镇还叫隆庆里时的历史记忆之中。梳子铺的梅溪现在也没有几人知道了,可它在明清时期是声名鹊起过的,当时又叫梅溪洞。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后,零陵几经分离,先是分离出了双牌县,后又分离出去冷水滩区,可三个梅溪一直留存在零陵。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梳子铺的梅溪之所以声名鹊起,也是因为一条龙。这条龙是当时零陵的“陶渊明”——隐士,姓田名龙。康熙零陵县志卷九乡贤第二十九页这样记载:“田龙,字汝霖,号云先,风姿清雅,少游燕赵吴越间,丹青甲于一时。性和蔼,人求辄应,小涂大抹,咸争实焉,入潇湘者必以见公称快。晚博一官,即隐于梅溪,居家不计有无,惟放情泉石,拥书自娱而已,……人皆爱敬之。”
康熙零陵县志卷二十五艺文第四十三页记录了杨森的诗,诗名《秋日游梅溪访云翁先生遂以侑觞》,诗曰:“梅溪老人今隐者,当年振藻侯门下。世事高飞沧海尘,薄宦捐入塞翁马。……积厚流光良有以,儿孙衮衮称才雄。我来永州寡所识,纳交直欲求名德。与翁令子成金兰,不见叔度那可得?丹枫乌桕篱菊黄,斑衣彩袖归称觞。于今始至梅溪上,与翁一拜登翁堂。”
时人都尊称田龙为云翁和梅溪先生。
梅溪先生受人敬重,梅溪先生的四个儿子也都了不起。长子田山云,尽管英年早逝,但他善琴书,诗也写得好。康熙零陵县志收有他的诗四首:《梅溪春涨》、《梅溪山庄即事》、《夜坐梅溪草亭》和《梅溪得石可为砚诗以记之》。
次子田山玉,更是当时的名人,他参与纂修了康熙七年的零陵县志和康熙九年的永州府志,永州府志收录他《弄月轩赞》和《芝山》等诗。
三子田山荆、四子田山凤,也都“尤有文誉,俱食饩于庠”。
梅溪先生和梅溪之子的名声,引来了一个个有身份有地位的朋友:梅溪之友,留下了一篇篇名垂青史的梅溪之文。
陈正谊写《梅溪洞铭》并序。
张雯为梅溪作诗:“圃中有新亭,梅花开无数。花下清泉流,峰顶纤月吐。月照花自明,花与月俱素。”
王元弼记梅溪洞:“旧有田龙爱其幽,携家隐此。田有记,盖洞之得名自田始。四时花木不乏,春天更觉怡人。予游之者两度,因系以诗风,拂花容,改幽情,与洞俱。”
蒋本厚写《梅溪洞记》:“予每候先生徘徊水石草木间,则流连不忍去。尝虚谓先生云:山深而黝,水折而秀,石古而瘦,以是为先生寿,先生亦笑曰然。”
易三接在《梅溪小隐序》高度赞美:“于是知梅溪之名非云先不章,而云先之隐又藉梅溪以成之也。夫云先隐君子也,是又为善藏之两岩矣。”
钱邦芑《己酉秋寓零陵访梅溪田云先隐居赋赠》:“零陵山水虽幽异,人杰地灵亦非易,愚溪固以柳子传,浯溪亦因次山贵。愚溪深处有梅溪,胜迹千年自韬晦。一日忽遇异人来,田公搜讨心力费。”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正本清源,梅溪因梅而得名,因梅而得到高人雅士的称颂,梅溪的梅到底高雅和美丽到什么程度了呢:“日暮雪来,满溪梅开,梅香袭笔,勒之悬崖”;雪地上的梅,美得令人心动!美得让人发狂!
“数里探梅野兴频”、“梅花无数锁云根”、“墙边又放数花枝”说的是梅花之多。“已有推窗先赏人”、“怪杀寒梅知画意”、“纸空梅影任缤纷”,说的是赏梅之方便,同时也说梅在赏人,人梅共赏,人梅合一,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啊!
张雯的诗极力推崇梅溪的梅花之多之盛:“圃中有新亭,梅花开无数”,不同的是,视角从野外转向了自家的花园。“花下清泉流,峰顶纤月吐。月照花自明,花与月俱素。境寂心更空,万事非所慕”几句,在将视角移到野外的同时,点明时间,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赏梅的心境。
梳子铺的梅溪如此美丽,如此打动名人雅士的心弦,可明清时没有公路和汽车,怎样才能到达这美丽的地方,一睹梅溪的芳容呢?山人自有妙计!请看蒋本厚在永州府志中的说道:“出西门渡潇水,为愚溪;沿溪而入十五里,为竹塘;又十五里,为下潴桥;又十五里,为练江桥;再深入不到二里,为田云先先生所居,是为梅溪。梅溪之名,旧不载郡志,先生偶避兵于斯,乐而安之,遂卜居焉。”
田山玉记:练江桥“桥下镌古梅溪洞四字”。
再请看光绪修民国补的零陵县志:“愚溪源有三:一戴花山,一太古源,一小桃源。各流一里余至喇吧山合,西流三里至梅溪洞。梅溪水会茨头江水入之。这是水路。”
据我所知,也亲自走过,从零陵城区到梳子铺的梅溪,有一条石板路,也叫大路、官道。明清时期,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从零陵城区出发,经柳子街、离八里、石山脚、马投江、排龙山、沈家铺、梳子铺,再南行两三里,就到达梅溪了。
如果要享受现代交通的方便,对不起,绕道:经黄田铺、双牌铺、摩车铺,到东湘桥东转,过斑竹塘、凤凰山、水市桥即现梳子铺乡政府所在地、梳子铺村,上行到梅溪。
只是,现在的梅溪已经更名为双井了。
蒋本厚道出了双井这个新名字的来由:梅溪“尽山皆石,尽石皆奇,如云簇峰,如水触波。上有隙地,先生架木为庵。下有泉石名双井,渊深不可测,溢而流于溪以溉诸田亩。”
这里,下有泉石名双井,就是梅溪改名为双井的依据。
为了突出梅溪的美丽,诗人用比较的方法向世人推崇梅溪:陈正谊将梅溪和愚溪相比:“愚溪之名垂八百纪,今有梅溪与之相比,其流则一,其观不同。孰优孰劣,请问河东。……愚溪多幽,梅溪多光,幽者多思,光者多狂,各有所得”。
易三接在《梅溪小隐序》中则将梅溪和朝阳岩、淡岩进行比较:“山水而有名,则山水不隐矣;山水有名而善藏其名,则山水隐矣。吾永山水之有名者,其朝阳岩淡山岩乎?朝阳岩在城西盈盈一水间,淡山岩去城南二十五里,……永之西南距城四五十里而近有山焉,山下出泉,是为梅溪。梅溪旁皆石貌,古而奇。矗然一壁起,干烟宵而阏雨雷浯溪,田云先卜筑于此。客有来访者,揽其山水之致,咸赠之以诗文,而梅溪之名始著。”
钱邦芑在《己酉秋寓零陵访梅溪田云先隐居赋赠》中则将梅溪和愚溪、浯溪进行比较:“零陵山水虽幽异,人杰地灵亦非易,愚溪固以柳子传,浯溪亦因次山贵。愚溪深处有梅溪,胜迹千年自韬晦。……今日梅溪访深隐,一窟云山小洞天。”
感谢馆藏在美国哈佛大学的零陵县志,感谢这部康熙修嘉庆重修的零陵县志,给我家乡梳子铺的梅溪留下了这么美好的记忆!也感谢收藏在日本的光绪修民国补的零陵县志和康熙永州府志,补充和完善了这些美好的记忆!
梳子铺的梅溪,故乡的梅溪,我想化用凤凰传奇的歌唱来赞美你:有你在的那个家乡,总让我心驰神往,一路有你的歌唱,我就不怕岁月漫长。有你在的那个家乡,总让我心驰神往,插上云彩的翅膀,就能找到梦想天堂,自由飞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