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进机关干部作风,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江永县公安局推进城乡警务工作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4+X”社区警务
“4”代表4种专门力量:每个社区选配1名民警、3名辅警,组建20人的专职治安防控队、12人的公益性岗位巡逻队。“X”代表社会各种资源:机关、社区干部职工、社会保安力量、治安积极分子、“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等。通过专门队伍与群防群治力量的有机结合,达到社会治安防控效能的最大化。社区民警专职化。建立专职化的社区民警队伍,将“入户走访率、矛盾化解率、群众见警率、情况熟悉率、辖区发案率、信息采集率、群众满意率”作为评价社区民警工作的主要指标。社区警务网格化。实行“社区—网格—楼栋长—信息员”四级管理。将每个社区划分4-8个网格,每个网格选聘3-6个楼栋长,每个楼栋长发展2-5名治安信息员。社会联动常态化。依托社区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巡防中队民警带2-3名辅警组织治安巡防。开展机关干部佩戴“红袖章”夜巡机关干部义务巡逻和内部单位“零发案”竞赛活动。城区防控专业化。组建城区巡逻防控大队,履行城区接处警、治安巡逻、协助社区警务、简单案件办理、应急处突等工作职责。目前,城区巡逻民警、辅警达120余人,参与社区巡逻防控力量达到800余人。
“一村一警”
农村警务4月8日20时许,江永县龙田村村民打电话给驻村民警王海称:“一辆轿车半悬空挂在村道口大桥桥头,情况十分危急”。获悉情况后,王海不顾天色已晚立即赶往村里,召集附近群众开展施救。半个小时后,险情成功化解。村民拍手称赞:“直接拨打驻村民警的电话比110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全县100个村都有了驻村民警。2013年10月,江永县公安局开始在全县100个村推行“一村一警”警务工作试点,每个村派驻一名民警,建一块警务公示牌、一个警民联系箱和一块宣传橱窗,每周进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天。此举解决了农村派出所警力不足、基础薄弱难题,强化了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村警实行“三六四”的工作法(村有警务室/点、组有中心户、户有关系人;进村六必做、入户六必问、见人六必知;治安防范到村、法制宣传到村、服务群众到村、创建平安到村)。目前,已开通村警“平安QQ/微信”42个,更加方便村民联系驻村民警。村警就在群众身边。
驻村民警进村工作要当好“六大员”(治安防范的组织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情报信息的采集员、法律政策的宣传员、警务下沉的联络员、便民利民的服务员),真正做到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就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迅速向相关部门和责任领导反映,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出村,使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农村刑事发案创10年来新低。推行“一村一警”警务模式,夯实了农村警务基础,确保“两率一度”明显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4月,村警收集各类信息13000条,为群众办好事752件,帮扶困难群众312人,上门办证送证1600余张,解决群众反应突出的问题113个,调解民间矛盾纠纷648起。侦破刑事案件6起,有效化解“民转刑”案件21起,农村刑事发案创近10年来新低,特别是盗窃耕牛等农用物资案件大幅度下降,真正实现农村“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