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林
中央明确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笔者认为,“四风”问题实质上是党员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的集中体现,只有从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入手,才能抓住关键,点中要害,取得实效。
一、践行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真感情
1、群众路线是缘于对群众的感情而提出来的。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经历血与火的锤炼而得出的结论。1925年党的决议提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把群众观点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930年党中央指出:只凭上面的命令的“非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必然会造成革命政权的危机。在反“围剿”的艰苦年代,党越来越认识到相信和依靠群众的重要性。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经历了延安整风,明确而系统地论述了群众路线。
2、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对待群众的感情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少数党员干部不接“地气”、对群众感情淡漠。主要表现:一是目无群众。有的热衷于傍“大款”、附“大腕”、攀“大官”,眼里根本没有群众,他们将百姓当成“鱼腩”,“挖地三尺只为钱”,把群众生死苦难抛在一边。二是欺压群众。
“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老办法不用了,但变着法子整群众的套路却越来越多了,鱼肉乡里、欺压百姓;有的与民争利,巧取豪夺,等等。三是冷淡群众。对待群众,不但门难进、脸难看,还往往把群众要办的事情,一推二拖三挂起。感情是认识转化为行动的重要媒介。如果对群众充满深厚感情,就会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怎么还会去干一些“四风”方面事情呢?
3、对群众有真感情,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一,对群众有真感情是立场问题,有了真感情才能不忘本。我们党每一次成功的背后,无不包含着人民群众给予共产党最无私、最深情的帮助和支持。毛泽东对人民群众作了五个形象的比喻,即把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眼睛”、“上帝”、“水”、“土地”。只有对群众有了真感情,才能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理想信仰,正确对待事业、群众和自己。第二,对群众有真感情是政治态度,有了真感情才能心连心。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的第三天晚上,食堂加餐四菜一汤,毛泽东批评说:“碗里有饭,不能光往自己的嘴里扒拉,老百姓不少人在饿着肚子。”当有人告诉他,这次改善伙食,是为了庆祝搬迁的胜利。毛泽东听了更加严肃地说:“要想做脱离人民群众的事情,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借口。”只有对群众有了真正的感情,才能在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时刻想到群众。第三,对群众有真感情是行动指南,有了真感情才有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对群众有了真感情,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到困难大、问题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他们并没有经天纬地的才华,也没有翻江倒海的本领,但是人民拥护他们,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群众有真感情”——“心里装着人民,惟独没有自己”。
二、对群众的感情真不真,要量化标准、用“尺子”量一量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有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真不真,老百姓最有话语权,用尺子去量一量就知道了。
第一把尺子是“诚”。一是诚心。有位信访局长谈了这样一件事:一位退休老职工上访了十几年,无论怎么做工作,老人都听不进去。一次,他登门与老人谈了一天,也未成功。后来,他喝了老人用锈迹斑斑的茶碗倒的一碗水,没想到这一举动却感动了老人,老人激动地说:“以前无论是自己的儿媳还是干部,都不喝我倒的水,嫌我脏,我就不相信他们。”老人的心锁终于被打开了,再也没有上访。这说明对群众感情到位了,问题自然就好解决了。二是诚实。习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三严三实”。老百姓评价一个好干部,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很实在”。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是对党员干部起码的要求。三是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领导干部不讲诚信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信赖和支持。四是真诚。即平等相待、以心换心。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我们党就确定在红军中的“司令”称呼后面再加一个“员”字,即“司令员”,将旧称呼“勤务兵”、“伙夫”改称“勤务员”、“炊事员”,表明在革命队伍中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是普通一员。
第二把尺子是“纯”。一是纯粹。不做作,不带私心杂念,不图回报。市粮食局干部蒋孔吉,十余年来扎根建整扶贫工作,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村组1473名百姓自愿用摁手印这种最质朴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蒋孔吉敬意的根本原因。二是纯朴。作为人民的公仆,无论官居何位,身处何职,都应该珍惜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和机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疾苦。三是纯净。君子之交淡如水。对群众的感情要像溪水一样清澈见底、一览无余、表里如一,而不是像一潭深水,看不到底,不知道深浅。
第三把尺子是“恒”。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像蜜蜂酿蜜一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而不能半途而废、时冷时热;要像陈酒佳酿一样,历久弥香、愈久愈醇,而不是昙花一现、应景之作。
三、对群众有真感情,务必提升执行力、让群众得实惠
马克思说:“一步实践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执行力不强是我市“四风”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对群众有真感情,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是根本手段,让群众得实惠是检验标准。
1、勤修养,增强执行的自觉力和思考力。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把群众的期盼和诉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完成新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2、反“四风”,增强工作推动力。反“四风”是一场新的考验,在这场时代大考中,考生是全体党员,考题是如何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考试重点是解决“四风”问题,考官是广大人民群众,考试结果则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四风”必须思想到位、行动自觉,扎实推进、环环相扣,作风过硬、真抓实干,达到转作风促落实谋发展的目的。
3、敢担当,提升工作落实力。一要树立担当意识,强化担当精神。担当,是一种党性、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习总书记讲道:“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强化这种担当精神。二要敢于担当,推动落实。当前,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四个三”发展战略;市委政法工作会议提出“三抓三创三提升”的工作要求。政法机关要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任务落到实处。三要甘于奉献,默默工作。政法工作是个“慢活”,许多工作是基础性、事务性工作,往往很难看出显绩,更需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工作。
4、细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一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心声。现在下去调研,难以听到真话、看到实情。是群众不愿意说吗?不是的,是我们的方法不对,和群众对不上话。要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创造良好的载体,做好群众工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政法机关开展了“双百”、“三千”、“五个一”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二要“一诺千金”,取信于民。今年,全市政法机关开展“坚决纠正涉法涉诉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和“反对司法不公、司法腐败”两项专项整治,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三要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入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对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已进行了分解量化,要充分运用“双考核”、“实绩卡”、督办督查、通报等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以政法工作的新成效来提升对群众的真感情、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果。(作者系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