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再展鸿图远略——我市民政部门实施退役军人致富带动工程纪实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我是1982年入伍参军的,5年后我含泪走出军营,在政府帮扶下,30年后的今天,我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亿元规模……”

“梦是花的果实。退伍后,我创办保安公司,为30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真诚欢迎更多的退伍老兵加入我的阵营……”

“八一”前夕,一批成功创业的退役军人在全市退役军人“双带双促”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讲述着自己的励志故事,为台下老兵点燃了新的希望。

10大帮扶政策,700创业精英,70000退役军人实现再就业。在扶持优抚对象奔小康的征途中,市民政局组织实施的退役军人“扶优奔康”、“双带双促”、“手拉手帮战友”等爱心帮扶工程,为十万退役军人在“第二战场”实现人生价值注入强大动力,弹奏出铿锵豪迈的激昂军乐。

这是一处情生梦想的沃土。你有求,我有应,“帮扶组合拳”搭建起退役军人再起航、再发展、再辉煌的腾飞加油站。高瞻远瞩,竭力而为,永州当仁不让成为老兵们放飞梦想的温暖家园。据统计,近7年来,我市出台6大创业政策,投入帮扶资金2亿元——“帮扶组合拳”,让退役军人看到新希望

永州是一方革命热土,历史上曾涌现出黄盖、蒋先云等许多军事英俊。如今,军营仍是当地无数男儿追梦的圣殿。据统计,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我市仅退役军人就达到了25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新政的调整,复退军人走向社会接受市场挑战已成必然。然而,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老兵在“第二战场”中成了“迷途者”。

让老兵们重振士气,闯出一番新天地,自然成为了拷问地方党委政府的民生试题。“把化解矛盾与促进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走出一条关爱、帮扶、稳定退役军人的新路子。”作为负责具体事务的民政部门,他们的能力与智慧、责任与良知,将是答卷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老兵们曾为国家的安宁流血流汗,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让他们生活有奔头……”历届市委政府班子都十分重视退役军人的就业安置和发展问题。我市先后启动了关爱优抚对象“五个一”活动、“四联四帮”活动、“手拉手帮战友”和退役军人“双带双促”等形式多样的帮扶工程,分别在扩大信贷、加强培训、增加就业、扶贫帮困等10个方面进行政策层面的扶持。

“用三年时间,每年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1000户,扶持优抚对象奔小康1000户,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解困100名,维修改造住房100户,宣传先进典型100名。”相比其它地市,我市从2007年至2013年推进的“五个一”活动更具含金量,全市民政部门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帮扶2000多名退役军人发家致富。

在去年实施的“手拉手帮战友”的活动中,市民政部门明确提出,通过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带动一批有作为的退役军人兴办实体,全市不得少于130户。为此,各县区民政部门勒紧裤腰带,“东拼西凑”出316万元帮扶资金。这一举措不仅为退役军人解决了生产发展难题,吸纳了大量的困难退役军人就业,更为重要的是,它如烛光照亮了大家的心路,稳定了军心。

从2011年启动的为期三年的“四联四帮”活动,我市除对优抚对象进行思想帮助解惑外,还实施生活帮助解困、医疗帮助解困、住房帮助解危,累计为困难户送去爱心资金150万元,义务送医送药价值500万元,为危房户解决建房资金1500万元。

吹尽狂沙始到金。许多退伍军人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温暖政策的感召下,实现了华丽转身。新田县上槎村支部书记尹三元称得上是其中一位代表。尹三元性格火辣,重江湖,以前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大家视为“麻烦制造者”,群众意见很大。后来,当他遇到心结需要解除“心锁”时,在他发展种养业遇到资金困难和需要技术帮持时,当地政府特别是民政部门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其奔波,及时送去资金和技术。在“扶优奔康”工程的帮扶下,如今尹三元的果园和养殖场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眼前的一切,深深触动了尹三元的心,彻底改变了他的处事观念,他不仅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还成为当地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自己所在的村也由落后村一跃成为富裕村和综合维稳先进村。

在今年实施的“双带双促”活动中,对退役军人的帮扶力度更大,也更有保障了。例如,上级下拨的培训、教育经费将重点用于退役士兵;经信、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移民、扶贫等部门每年都拿出部分产业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退复军人创办经济实体,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永州市永靛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治宝,凭着军人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将企业做成了上千万元产值。两年前,企业在扩大规模时,遭遇到资金难题。“政府是我的坚强后盾,民政部门给了我们大力扶持和指导。”当市民政部门为他解除燃眉之急时,周治宝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如今,他团队里的退伍军人占到了百分之七十。

昨日,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8月1日前,我市80%以上的乡镇(街道)及主要村(社区)都建立了“退役军人之家”,并全部达到了

“四有”(即有健全的组织、固定的阵地、基本的保障、有效的服务内容)标准。

这是一方寻梦的热土。你有多大的梦想,就给你多大的舞台。700多名具有开拓型的退伍军人返乡发展,他们在逆境中冲锋陷阵,用军人的精气神铸就了时代坐标,率先成为创业精英。军魂永恒。在这批致富能人的引领下,从业发家的荆棘小道被改写为康庄坦途,且行且畅——培养创业精英,龙头示范引领走出新坦途

扶优奔康是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需要庞大的经济作支撑。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之又有数十万退役军人需要安置,仅靠永州薄弱的财力和出台几个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以点带面,培养典型,用典型来引领。”永州线路图简单明了,事实证明效果显著。

7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蓝山县火市办事处的舜水河畔,采访由退役军人联合创办的“宏武牲猪养殖场”。场主王田生说,两年前,6位老战友走在一起,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目前有存栏母猪326头,年出栏商品猪4000多头,年产值达600万元的养殖场。“这两年来,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不仅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了我们扶持,还在技术培训、防疫治病方面免费帮助我们。”6位老兵谈及奋斗历程时,更多的是感恩。

培养大户,成就典型,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关爱。为解决资金瓶颈,我市一方面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对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的,工商部门免收暂住证类、证照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退役军人在农、林、牧、渔等行业创办的经济实体,“开绿灯”免征、减征所得税。一方面加强经费保障,对符合培训和扶持条件的退役军人创业项目,由同级财政部门按政策规定安排贴息资金。另外,退役军人在创业时还可向本级财政、农业、扶贫等多部门申请项目和资金支持。

祁阳县金丽鸽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金宝,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退伍战士。经历下岗的挫折后,谢金宝40岁时开始学习养鸽技术,通过勤学苦练,他自创的防治鸽病的方法成为独门秘笈,研发的饲养与繁育技术获得省科技发明奖。“自己有技术,政府有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谢金宝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他的公司存笼原种鸽5万余对,年繁育种鸽8万对,年出笼肉鸽60万羽,年产值3851万元,成为永州地区最大的养鸽基地。

扶持致富能人,培育致富大户,仅靠民政部门一己之力,如杯水车薪。“整合多部门项目资金,将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拉上马,送一程。”市里明确规定,人社、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合力出台优惠政策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就业。通过部门联动,目前我市已建立市级技能培训中心4个、县区培训基地11个,6年来共培训退役军人20000多人次。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在一系列好政策的扶持下,一大批优秀退役军人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产值过千万元的20多家退役军人经济实体。

这是一个圆梦的家园。爱能改变一切,温暖你我。据统计,在新政的引领下,7年来,全市700先行先富的退役军人,与民政部门携手共进,打响了“第二战场”的烽火战役。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场“手拉手帮战友”的人间真爱故事在永州大地激情上演,万名老兵在这里成功找寻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二个春天——战友帮战友,牵手前行闯出新天地

一花引来百花香。700创业精英行走在潇湘大地间,如一部活生生的移动课堂,走在哪里哪里就有爱的故事。

黄爱华在永州市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从部队退伍后,干过保安,当过屠宰商,做过农贸生意,2008年他与三名老战友合股成立了昱恒农业开发公司。“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是政府帮助我渡过难关,我要用我的一生来回报社会,帮助与我一样经历的老兵们。”在经历过挫折徘徊、成功喜悦后,黄爱华对人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近6年,他的农业产业项目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带动1万名瓜农致富,成立的保安公司,为30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

“军人仍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创业精英们担负起师者解惑的重任,在经济建设中,他们乐当标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打头阵;在巩固基层政权中,他们成为中坚骨干。

7月25日,宁远县汪井镇和城村支部书记毛嘉峰自费为全村的现役军人家属、烈属送去慰问金。毛嘉峰是一名退役军人,2003年在广东一家台资企业任行政总经理,年薪30万元。当家乡人民把目光聚焦他时,毛嘉峰毅然回到了穷山沟。在他走马上任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有一分钱集体经济,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他利用广东经商所学,迅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我以军人为荣,我要做一名永不退役的军人。”毛嘉峰凭借打工时的人脉关系,介绍村里的15名退役军人到沿海城市就业。残疾退役军人曹万生在深圳布吉一小区当保安队长,月薪3200元。“要不是毛书记帮忙,我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工作。”曹万生逢人便说。为帮助退役老兵曹国忠发展生态种养,毛嘉峰不仅帮他担保贷款,还自贴伙食请技术员到田间指导。去年曹万生种烤烟200亩、晚稻200亩,生猪出栏500头,年纯收入突破40万元。

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永州市民政局每年从成功的退役军人中精心推选10名先进典型巡回宣讲,组织一批经济能人和创业精英深入各地现身说法,在田间地头对退役军人进行技术培训。人相近,心相通,很多退役军人在“战友帮战友”中走出新路,成为致富能人和维稳先锋。据统计,全市通过退役军人办实体带动战友就业的人数达到6000多人。

“当兵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昨日,记者在东安县白牙市镇采访时,退伍军人龙小平向记者倾吐衷肠。他两年前退伍回家发展,由于经营不善,生活陷入困境。在绝望之际,退役军人、民营企业家周顺元伸出援手,资助他购买货车专门为自己的砖厂跑运输,每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据龙小平透露,周顺元是战友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企业除安置包括退伍军人在内的下岗再就业人员63人外,还通过其它途径为15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临时就业问题。

“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利益上得实惠”。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催生了“军人带头参加经济建设,带头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局面。6年来,全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就业率超过80%,约70000退役军人成功实现就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