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入基层听民声

2022年0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雷纯高

按照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我的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是火市办事处排下村。4月1日,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素萍的带领下,我与火市办事处驻村干部一道来到了排下村。“当前村里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村支书吕宗国家刚落座,刘部长就直奔主题,急于向村干部了解起村里的情况。

“我村辖16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1366人,2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3名,支部刚刚换届,村委还在酝酿候选人。目前全村百分之八十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集体年收入7000元,水田1100多亩,大部分农田种植稻谷和蔬菜。近年来,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先后投入80余万元修建了环村水泥路,村级活动室等,村级基础设施有所好转。今年我们准备再利用‘一事一议’项目,修建路灯和搞好300米环村水泥路面的硬化,但目前最关键、最难办、最迫切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水渠的修建,开春在即,这直接影响到今年我村千余亩农田的灌溉。”吕支书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

“我们村处于城乡结合部,离县城较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种植反季节的大棚蔬菜在十多年前就远近闻名了,县城许多大型的超市、宾馆、饭店以及批发商都与我们有联系,且供不应求。这几年,像我这样种植在20亩以上的大户在我村就有5、6户,一年下来,可赚纯利8万元左右。”村主任张忠发接过村支书的话,自豪地向我们谈及发家致富秘笈。

听了村里的情况介绍,刘部长告诉他们,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由我联系他们村,村里今后有什么事或困难可找我反映。相信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县乡村联动,统一思想,狠下决心,就一定能解决好这些问题。表示今年县里可以利用宣传文化系统优势,给你们村配发一整套文化音响设备,建好一个村级广播站,方便村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强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摸清村里的底子,建立村情民意台账,加快新农村建设,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要敢于罗列问题,要敢于向困难‘叫板’。”随后我们一行还查看了村级活动中心,图书室,学校。

为全面掌握村里的水利建设情况,我和办事处驻村干部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沿着水渠徒步探源。据村干部介绍,该水渠全长约3公里,是前清时期当地16户大户筹资挖渠筑坝而建,靠每年收取灌溉农田的租金为回报。水渠流经岩丘、火市村、原种场和排下村,农田灌溉面积达1500亩。现因俊水河道过度挖沙,造成河床下移严重,加上水渠年久失修,水渠淤泥堆积,内渠两旁杂草丛生等原因,导致水渠引水困难,造成千余亩农田无法浇灌。

“可惜呀!看着一条大河从村边流过,却没办法将水引上良田。”办事处驻村干部曾忠生叹息道。

在窄窄的田埂上,大家一脚深一脚浅地沿着水渠往上走,通过拉家常,听民意,谈发展,逐一了解该村党建、经济收入、农作物、外出务工、特困户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情况。经过近一小时的步行,大家来到了水渠引水口。

“由于年年发洪水,河岸边的水田早已变成了荒滩,从河里引入水渠的水沟也自然消失了,原先的水坝早已被洪水冲毁,坝基荡然无存。每年要维护几次,每次要花费1万多元,但都不能从源头上治本,我当支部书记十多年了,一直在为这事苦恼,仅依靠我们的力量,实在没办法解决。”吕宗国无奈地说。

听到这番话,更加让我不安,也让我从中读出了当地群众的那份渴望与期盼,让我们感觉到肩负的责任重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渠修好了,几个村受益,这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好事实事大事。我回去后一定把这一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早日立项让当地老百姓受益。”临别时,我暗下决心。

(作者系蓝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