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切为了畅通——抢险救援队伍全力打通灾区四项“生命线”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新华社记者

为了让灾区群众喝得上干净水、吃上热稀饭、打得通电话,各支抢险救援队伍正在全力奋战。5日,“8·3”鲁甸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全力推进,生命救援刻不容缓。各条战线上,垮塌山体前,救灾人员正奋力打通水、电、路、通信四条“生命线”,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喝上干净水,吃上热稀饭

37处水源设施、285.8千米供水管道受损,影响30.4万人饮水——地震发生后,灾区吃水问题非常困难。

为了灾区群众,云南省住建系统与昊龙集团协调,经共同努力,纯净水厂的水、电保持了畅通,目前水厂生产纯净水日均50吨。在部队官兵的大力支持下,军地双方将一桶桶纯净水送到每个灾民点。在龙头山镇等重灾区的安置点,受灾群众已经喝上了瓶装水,吃上了热稀饭。记者看到,自来水龙头已经接到了安置点,等待着供水恢复。正忙着往龙头山镇运送管材的鲁甸县水务局局长周明卉告诉记者,20多名技术人员正往灾区运送管材。“今天交通状况稍微好转,我们准备运送两车、20吨水给受灾群众,同时加紧抢修受损的水管。”周明卉说,有的同事老家在龙头山镇,房屋垮塌、亲人受伤,但仍在坚守岗位,送水回去也没顾上回家看一眼。

千方百计保障供电

突如其来的6.5级地震造成昭通市10个乡镇3.8万多户供电中断,其中,鲁甸6个乡镇共2.9万多户,巧家3个乡镇共7900多户,昭阳区1个乡镇共1200户。

“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供电,局里紧急组织53人,每人一个背篓徒步35公里,背运低压供电套装等应急物资赶赴灾区。”昭通市供电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在震中组织了300多人的应急队伍。

记者在龙头山镇灰街子临时安置点看到,130多顶帐篷里已经恢复了照明电。负责这里用电保障的南方电网彝良供电公司职工杨应银告诉记者,目前这里的供电线路已经接入变电站,安置点只要新搭好一顶帐篷,电力保障就立马跟上。

“预计6日开始,一些线材就能陆续运到,到时候就能更换线径更粗的电线,帐篷里就能用上插线板了。”杨应银说。

记者从昭通市供电局了解到,经过一天一夜近30小时的紧张抢修,截至5日下午灾区75%停电用户实现复电,3座变压电站全部复电,震中龙头山镇主供线路已于4日12时顺利送出电。

不过,电力保通困难依然存在,因为交通管制、道路受阻,运送电力抢险物资及工器具的车辆无法进入灾区,导致抢险救灾工作难以开展。

构筑公路空中立体通道

地震发生后,鲁甸县城到震中龙头山镇的“生命线”,因为山体垮塌、进入灾区车辆过多,通行缓慢。5日凌晨,救灾人员就开始拓宽路面。

尽管投入大量人员抢通,但余震不断、暴雨不停,灾区重要路段反复抢修、反复中断。

从龙头山镇到乐红乡,有一座必经的人马桥梁。地震发生后,这座桥梁成了物资运输、伤员运送的要道,但通过性能不足也是一个很大障碍。为此,交通部门正在架设钢架桥。

正在指挥架设桥梁的昭通公路管理总段段长陈礼游说,进入重灾区的道路条件差,造成设备运进去困难,但60多人的施工队伍将争取尽快架设好桥梁。

灾区余震不断,山体破碎,已抢通路段面临随时中断的可能,公路保通、安全保通压力巨大。与此同时,救援队伍开辟了“空中生命通道”。

成都军区某陆航旅5日向鲁甸地震灾区增投了直升机。当天,有多架飞机往返飞行于昭通机场和震中龙头山镇、翠屏、银屏等重灾区,并首次实现向震中投送食品、矿泉水、帐篷等物资。昭通市卫生局疾控科科长铁昆告诉记者,当日共有近30名伤病员通过直升机转外就医。“灾区医院倒塌、设备被埋,一些便携式设备还不能及时运送进来,所以我们现在‘能转尽转’,确保不延误治疗时机。”铁昆说。

通信基本得到保障

对于受灾群众说,地震发生后,能向外传递平安的讯息、听到来自亲人的乡音,就是最大的安慰。但地震对灾区通信造成损害,一时间打通电话非常困难。

地震发生后,中国移动昭通分公司网络抢修人员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克服恶劣条件,身背500升发电用油,人力徒步送入灾区。5日下午,震中区域手机信号持续巩固。中国移动副总裁刘爱力告诉记者,目前鲁甸县291个手机物理基站大部分正常工作,移动4G网络及WLAN覆盖,保障了救灾指挥及媒体报道。记者在鲁甸县文化广场、龙头山中学、县人民医院等地看到,移动等分别设立了“抗震救灾服务点”,免费为灾区人民提供通信服务,开设了“免费报平安电话”服务站,为灾区群众提供免费电话、紧急开机及手机充电服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总经理马奎说,中国移动客户在昭通市鲁甸县产生的国内语音通话、短信费用,将全部给予减免,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力所能及的贡献。(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5日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