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基层干群热盼:“让百姓好办事、让政府办好事”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全面深化改革“从政府自身改起”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阐述的内容之一。对此,会场之内代表委员高度重视,会场之外,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同样抱以极大关注。也许,他们并不能就政府“自我革命”的深刻意义说得头头是道,但他们用一句朴素的语言表达出对政府自身改革的热切期盼:“让百姓好办事、让政府办好事”。

“我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我希望这项改革措施能够尽快落实,什么需要审批,什么不需要审批,应该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说法。”周旭是一所高校湖南校友会筹备组的工作人员,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一直在忙校友会注册,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办下来。

“工作人员态度是好的。但是我们提交的材料已经被打回来很多次了。这个部门符合了要求,那个部门又需要补充。如果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老百姓在准备材料时有据可查,恐怕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的确,如他所遭遇的,“好办事”这个看起来简单的要求却是我国政府机关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切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强化服务的部署,彰显了政府自我革命、自我限权、自我加压强化服务职能的决心,令不少干部群众感到振奋。

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政府自身改革的力度大、决心大,从两个新词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是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超出权力清单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一个是阳光财政,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监督。这是政府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的‘自我革命’,也是民之所望。”

高效,廉洁、公正是广大群众对政府最大的期待。

25岁的朱立飞大学毕业后,选择在江苏涟水做一名基层公务员。他说:“参加工作3年来,切身感觉到身边的公款吃喝少了,窗口单位的微笑多了;群众的投诉少了,表扬多了。这些都是政府加强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

这些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距群众的要求还远远不够。

上海市民吴颖秋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负责行政工作的她,平时经常要和一些政府部门打交道。她告诉记者,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印象最深的,是总理说的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她说,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们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心里很高兴。但除了这些,日常行政办公也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吴颖秋说,看到一些政府部门下班了办公室不关灯、不关电脑等,“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一年365天,算下来也有不少钱了,更重要的是,这体现公务员对纳税人的尊重和爱惜。”

希望政府更加尊重民众意愿,尊重纳税人,可以看出当今的普通民众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静安区茂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长裕说:“作为普通百姓,我对总理提出的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印象最深。”

朱长裕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静安别墅区之前有“居改非”的现象,一些住户在小区里开张经营餐馆、饮食店等,给小区的环境卫生和住户安全带来很大的困扰。“之前整治了几次,效果不是很明显。去年政府下定决心,严格依法开展了整治,让小区的老百姓重获安宁。因此我非常支持政府严格依法履职。”

一些企业界人士表示,政府要做好加减法,一方面要管住政府“闲不住的手”,切实解决审批事项繁多、审批流程复杂、一些政府机关干部故意刁难“吃拿卡要”和权力寻租等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加法,政府应搭建好普惠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便利化的办事平台,并把应该监管的一些事项切实监管到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博士李鉴修表示,简政放权、强化服务职能,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是一致的,随着我国政府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逐步完善,各项审批事项、审批流程、限时办结等制度向社会公布,对政府机关服务也将形成倒逼机制。此外,政府各部门还应当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明确各自权力和服务职能,改变目前存在的推诿扯皮、互相“踢皮球”等问题,形成大服务格局。“一站式服务窗口”,也应改变“有窗口、无权力”、服务职能需要加强等问题,切实让群众能在“一站式服务窗口”完成所办事项。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各级官员认识到位、操作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愿放权或者避重就轻,甚至在削减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想方设法设置非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事项,变相揽权,这些都将阻碍顶层设计目标的实现。(记者刘良恒、康淼、李响、朱翃、潘旭、齐雷杰、肖思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