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在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以千万计的孩子,他们跟随父母来到新的城市,面对陌生的一切,既孤独又害怕,既好奇又无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子女。
农民工是城市的弱势群体,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格外重要,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怎样才能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让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插上飞翔的翅膀呢?近日,我们走进永州市第十中学,眼前的一切让人倍感欣慰。
公办永州市第十中学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湘江中学、五七中学、冷水滩镇中和冷水滩市三中,1995年更名为永州市第十中学。根据永州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需要,2005年永州十中从完全中学改办为初级中学。学校位于冷水滩区老城区长安路一号,湘江西岸,毗邻虎岩公园,学生中70%是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针对农民工子女遵纪守法、传统美德、仪容仪貌、学习生活、卫生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国育才”的办学理念,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情注外来子弟,谱写出学校德育教育新篇章。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
清洁、典雅、美丽、秀气,这是永州十中给人的第一印象。
读书需要好环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冷水滩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冷水滩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永州十中办学条件日臻完善。2010年,投入170余万元建好25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2011年,按合格学校标准配齐各种功能室;2012年,进行女生宿舍改造;2013年,进行教学楼门窗改造;2014年,正在进行学生食堂建设,等等。目前,学校有教室30间,男、女生宿舍楼各一栋,有完整的有线教育电视接收与广播控制播放系统,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功能配套,图书室藏书4万余册,办学条件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学校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每年的开学第一课,向全校学生发出“我们要有一个好习惯”的行动口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在开学典礼上,安排“学习雷锋,好习惯与我同行”师生访谈主题活动。在活动中,结合雷锋事迹,老师逐个对10名同学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追问、点评,在全校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教师们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不仅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注重学生课外体验,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那些看似点滴小事的习惯养成,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其成为合格的学生。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为校训,逐步形成“文明、勤奋、求实、创新”校风、“厚德、立德、崇教、善教”的教风和“自信、自主、求知、求真”的学风,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和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均居冷水滩区前列。办学特色日益凸现,逐步形成学校分层次教学模式、基础过关、行为习惯年检等特色项目。2012年、2013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合格率等综合成绩居永州市公办学校前列,其中:考取免费师范本科5人、省示范性中学——永州四中正式录取151人、市示范性中学正式录取160人。从2011年起,学校连续三年在冷水滩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学校目标管理考评中达到优秀。
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农民工子女由于城乡差异所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与父母情感隔膜,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热泪。学校注重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偏见和歧视,自觉注意言行,避免不经意的言谈举止伤害到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灵。因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温暖。“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浇灌,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用理想去塑造!”这是全体教师的心声。教职工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尽量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和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全体教职工例会,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以及业务的培训,每月通报工作情况。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与全体教师签订了《加强安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责任书》,张贴宣传标语,悬挂规范办学行为横幅,组织教师开展自查自纠,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倡导“六比六不”,其具体内容是:一比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快,不固步自封;二比对学校的贡献大,不计较报酬;三比工作责任心强,不敷衍塞责;四比办事积极性高,不疲沓拖拉;五比组织纪律性好,不自由散漫;六比私心杂念少,不损公利己。为开拓教师视野,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近几年共组织65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业务学习,聘请外地专家来校进行课改等专题讲座。校工会还组织教师与区内中小学开展篮球赛、气排球赛等联谊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增强了凝聚力,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爱岗敬业,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永州十中在学校管理中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近两年共表彰先进教师62人次,向全校师生发喜报5次,优秀的教师团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在永州十中,班主任以校为家,舍小家而为学生是众所周知的。余晨芳老师被评为冷水滩区师德标兵,邓岳文、刘英等8位老师被评为冷水滩区优秀班主任。
2013年春季开学时,初二班主任何湘军老师因交通事故致腿骨折,但她心中放不下班级和学生,病稍好一些,拄着拐杖每天由丈夫接送到校上课。许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如周海玲、余晨芳、刘英、周顺凯、蒋崇特等克服了路远、学校又不能提供休息场所的困难,舍小家而为学生,坚持全天在校值班;周海玲、屈满清、黄荣华等10名老师还被冷水滩区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学生处主任兼班主任刘能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除承担毕业班物理教学外,为了督查寄宿生就寝情况,经常工作到深夜。青年教师成燕飞2013年秋季担任初一272班班主任后,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新办法,不到一年时间就把一个松散的班级打造成一个团结向上、生动活泼的班集体。
2012年,教师作品、论文等成果获奖34人次。其中,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孙超峰、成燕飞老师的教具《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装置》、邓超玉老师制作的教具《拱形的力量展示器》在2012年湖南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成为永州市唯一有两件作品获省级表彰的学校。
2013年,师生在各项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受区级以上表彰的教师共52人次,向全校师生发喜报3次。其中,教学竞赛和论文作品获国家级奖1人、省级奖11人次、市级奖15人次、区级10人次;教师获得荣誉称号15项,如:邓超玉被评为永州市优秀科技教师,邓超玉、伍凌君等5位老师被评为冷水滩区骨干教师,孙超锋被评为冷水滩区优秀实验管理员。有8名教师在区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邓超玉在省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大赛上获三等奖,孙超锋在市中学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唐茂红在全市历史教学综合素养大赛中获一等奖,秦海明在市体育与健康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有2名老师的作品在省市获奖,其中,宋琼芳老师的课件《爸爸的花儿落了》获省二等奖,邓超玉老师的成果《厕所节水装置》获市一等奖。2013年,学校被评为永州市教育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冷水滩区电化实验教学竞赛优秀组织奖、“中国梦”手抄报竞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2013年4月,在第3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邓超玉等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的优秀项目作品《带电子密码锁的插座》和《太阳能热水器防爆晒及补热装置》,经过公开展评、技能测试、素质问辩、评委会无记名投票等一系列评审环节,在全省14个市州选拔推荐的57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创新项目二等奖。永州十中领导班子业务水平高,均在教学第一线。杨君武校长是湖南省首批高中数学骨干教师,2013年被聘为永州市首届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发表的学术成果曾被列入上海教育评估院推荐目录。彭素芳副校长是湖南省首届初中语文学科专家,多次参加永州市中考语文的命题工作,多年为冷水滩区期末考试命制初中语文试卷,在中学语文教学岗位坚守26年,有较高造诣。副校长刘仑山、王泽辉调入十中前均是中学的校长,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以德育人,坚持正面引导学生
开展月主题教育活动。确定感恩教育、爱国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德育教育主题,各班根据主题,每月办一期专题黑板报,班主任在每周的周会课上,根据月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召开主题班会。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班会。255班邓岳文等老师通过开展班会公开课活动,让学生在访谈、讨论中认识深化,思想升华,能力提高。
树立典型,开展“评优”活动。每期各班评选推荐2至6名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上报学校予以公开表彰,2013年共表彰230人次优秀学生。“评优”活动的开展,突出了正面引导学生的育人观念,把评价学生的手段转变成了鼓励学生的有效方法,让更多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起到了“以一好带动多好”的作用。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检查工作。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按照宣传培训、量化打分、确认评定结果的程序,每期配合以学生行为习惯检查工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有力地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达99.3%,学生犯罪率为零。
强化安全,狠抓行为规范教育。逢会必讲安全,每周必讲安全,每学期学校举办安全教育专题板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超60余次,进行安全警示教育3次,1575名学生作出安全防范承诺。每期向学生及家长发放安全警示教育系列公开信6封计9000余份,组织学生观看安全碟片1次。学校组成专门班子对湘江岸边进行巡查,及时处理在江边嬉水等违纪学生,有效防止了学生溺水事故。学校每天都有两名中层以上干部带队,1名保卫人员参加护校值日,值日领导对检查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校团委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2013年利用升国旗仪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雷锋、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感恩等方面的教育共32次;组织学生到李达纪念馆参观,组织团员及全体同学开展“小小慈善行,浓浓济困情”等募捐活动2次,共募集5000余元。举办学生艺术节,开展毛笔、硬笔、软笔及独舞、独唱、独奏比赛活动,推荐120名学生参加第十届中学生艺术节。学生处以“我爱祖国”为主题,利用国庆等节假日,组织全体学生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动手能力,该校50名学生诵读的《永州赋》获永州市中学生经典诵读一等奖;为推进创“国卫”工作,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黑板报评比,并向全体学生家长发放《共做永州文明人》公开信,对10个班级进行了表彰;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校先后组织广播体操、拔河等竞赛活动。同时校团委利用团队活动时间,加强对团员培训和教育,积极发展新团员。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帮扶问题学生,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全校教师每人都有一至两个重点帮教对象,体现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通过老师们业余课间的耐心教育和热心帮助,问题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为创建“平安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经常性地发挥典型的作用,学校坚持“每周一表扬,每周一警示”,对行为习惯好的典型提出表扬,对行为习惯偏差大的学生提出批评并警示,必要时由班主任约见家长。与此同时,鼓励班主任创造性开展工作,进行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微课题研究与实践,并将好的经验在全校推广,从而调动了班级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性。
创新思路,特色教育强素质
由于70%的学生是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生源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永州十中在分层次均衡编班教学的基础上,每天安排30分钟作为基础过关课,由老师和课代表检查学生当天的所学的知识是否能过关。同时,创新思路,加强体卫艺工作,增强学生的素质。
推行“阳光体育”计划,学生参与率达100%。
坚持天天创卫,时时创卫,学校卫生面貌常新。做到“一日三扫”制度化,责任区域具体化,督导检查经常化,检查内容数字化,检查结果公开化。
发展艺术教育,成立艺术队,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
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出台了《永州十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分批次组织全体教师到马坪学校听课,课改氛围浓厚,青年教师王伟等老师的课改课深受学生喜爱。此外,学校每年举办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三分之一的老师参加了竞赛。学校顺利完成了“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寝室管理规范化。每天根据学校制定的宿舍检查评分办法,逐个寝室检查安全、内务、卫生、纪律情况,严格记录,准时通报,做到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评,2013年表彰了10个优秀寝室、10位优秀寝室长、40名文明住宿生。
数据最能体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013年,在永州四中严格控制计划内招生的情况下,永州十中900分以上录取省示范高中学生达53人,超额完成区里下达学校指标数的165.6%;被省示范性高中永州四中、长沙雅礼中学等名校录取73人;另有彭俊媚、张丽华2名同学,录取到免费师范本科院校深造。
“为农民工子女插上飞翔的翅膀”,对此,永州十中全体教职工感到无比的自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