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谭立宏

站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重要节点,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适应发展新特征、新变化的时代课题。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关键是党建,必须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创新形式,把握关键,稳步推进。

一、强化基层党建引领的理念

1、完善的基层组织体系决定必须要用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基层是社会管理第一线,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安则全局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工作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经过9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各级机构不断健全,党的工作在各个领域全面覆盖,完全能够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已经成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

2、实践探索的结果证明必须要用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近年来,蓝山县坚持用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在全省率先推行“五分法”抓党建,并将村支“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纳入县级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畴,在全县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基层组织活力全面激活。在基层党建引领下,全县社会管理工作重心全面下移,建立了“以村(社区)为主,延伸到组,落实到户”的群众工作新格局。同时,立足外出务工人口多达10余万人的实际,突出加强流动党建,率先在蓝山籍流出人口集中的广东东莞、广州花都、珠海、广西平乐等地建立流动党组织,并以流动党建平台为依托,按照“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两地共建,党建引领、五位一体”的思路,建立集党建、商会、计生、法律咨询、社保于一体的驻东莞市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填补了“流入地管不了、流出地管不到”的流动人口管理空白。

二、创新基层党建引领的形式

1、创新农村党建。要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和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强“双高双强”标准,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任渠道,创新选拔机制,将基层组织“领头雁”选准配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力和战斗力。要抓民主,促规范,健全工作制度,理顺工作机制,实现基层党建长效化,同时深化“四议两公开”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加强流动党建。针对蓝山外出流动人口达10万以上,占全县总人口四分之一强的实际,要积极构建“两头抓、双向管”的管理机制,既加强人口流入地的管理,又加强人口流出地的管理,防止人口流动过程中形成管理盲点。要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建,充分发挥驻粤流动党工委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在蓝山籍务工人员聚居区组建流动党组织的步伐,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建设,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联络沟通,为他们在原籍或当地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子女教育、生殖保健、居住管理等方面的市民化待遇提供帮助和服务。

3、推进“两新”党建。要按照“应建必建、全面覆盖”的要求,坚持“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岗位、特长相同”的原则统分结合,调整优化,全面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促进“两新”组织和谐发展,努力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在产业集聚区、产业经济强村、工业园区、中外合资及民营企业、专业市场,要采取联合建、属地建、依托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实现区域内党的工作全覆盖,以产业链为纽带,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党建工作模式,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切实增强党组织区域统筹、社会管理的功能。

三、把握基层党建引领的关键

1、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要强化党员先锋意识,积极发挥党员“四个表率”和“四个带头”作用。要继续深入开展好党员“三亮”活动(在家亮门牌、出门亮胸牌、上岗亮标牌),推动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蔚然成风。在充分发挥农村村支“两委”组织带头作用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活动,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积极探索和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2、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管理的关键所在。要紧紧抓住改善民生这个社会管理的切入点,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要始终注重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使创新社会管理如有源之水,川流不息。要大力改善民生需求,解决好温饱、就业、医疗、教育、社会治安、最低保障等老百姓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要努力健全民生机制,努力把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要拓宽参与渠道,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加快建立各种经济协作组织、公益互助组织、群众自治组织,更加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

3、全力整合各方资源。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弊端,甚至造成重复建设、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现象。根据基层工作特点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实际,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力量,实现部门良性互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广泛吸纳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干部、退休公职人员、无职党员、各类志愿者和积极分子全面参与,整合组织、综治、计生、信访、劳动、民政等部门资源,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联动作用,实行多块牌子对外、一套人马服务的工作格局,全面参与基层党建、矛盾纠纷化解、民生扶持扶助、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作者系蓝山县委副书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