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彭沛 见习记者匡皓) “父母在远方,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生活没乐趣。”这是流传在互联网上一则关于留守儿童的顺口溜。父母远走他乡到遥远的城市打工养家糊口,孩子被留在祖辈身边或者亲戚家里,随着暑假的到来,这些留守儿童是如何度过炎炎暑假的呢?近日,记者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
图书城的留守
位于冷水滩区零陵中路的新华书店一直是暑假孩子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7月15日下午,记者在书店观察到,书店内几乎大半的顾客均是孩子。记者随机与正在看书的小女孩李雯攀谈起来。交流中了解到,小雯今年13岁,爸妈均在上海务工,她6岁开始就寄居在凤凰街道紫霞路的姑妈家,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小雯腼腆地告诉记者,因假期酷热,也没有好的消遣方式,所以每天上午都会坐12路车来书店看书。“我平时就爱看书,上学的时候没有时间也没机会看这么多的课外书,放暑假了,有时间了,这几天我在书店读完了《上下五千年》的上部,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历史知识。”小雯说出了暑假里的看书经历。
当谈到爸妈在外务工的话题时,小雯眼圈突然红了。“我6岁的时候爸妈就出去了,一直寄居在姑妈家。虽然姑妈对我很好,但是,每次过节的时候我就特别想爸妈,好羡慕别人和爸妈一起生活。”
天性活泼的小雯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她很懂事,并对记者说,爸妈在外挣钱不容易,自己也会理解爸妈的难处,所以一定会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爸妈。
小餐馆的留守遇到李涛纯属意外。16日中午,记者在冷水滩区梅湾路一家小餐馆里发现,一个穿红衣服瘦瘦黑黑的小男孩特别抢眼。只见他在店内忙前忙后,端菜倒水,收拾垃圾,动作干净利索。客人进来时,他对着厨房喊了一声:“姨妈,来客了。”
据小涛介绍,他来自祁阳县茅竹镇,下个学期就上六年级了,爸妈也是很早就南下广州,平时与爷爷奶奶住一起。这次过来姨妈家,一方面可以帮姨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另一方面也有适龄的小伙伴陪伴玩耍。“我以前暑假去过爸妈那,可是他们工作忙,没时间陪我,我天天呆在家哪都不能去,很不自由,所以今年暑假不想去广州了。”小涛说。
当问到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感受,小涛说,习惯了。“我长大了想当医生,帮爷爷奶奶治好病。”期间,小涛向记者悄悄吐露他的理想。“爷爷奶奶双腿都有风湿病,每逢下雨就会复发,我看着心疼。”
小涛稚嫩的双眼,透出无限的坚定。
培训班的留守
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暑期都能自己安排怎么过,还有一群更小的孩子,因为年纪小,暑期无人看管,他们只好被送到暑期培训班。第一次见到蒋妙可时,是7月16日下午5点多,她在零陵区文化宫和一群小朋友在追赶玩耍。交流中了解到,蒋妙可今年三岁半,是零陵区七里店办事处烟竹铺村人。父母大学毕业都在北京上班,在蒋妙可刚满4个月时,就不得不离开永州,前往北京上班,从小蒋妙可就在老家开始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她刚满3岁,就送去幼儿园了,她奶奶在农村,条件差一点,而我事情又多,没那么多时间看着她。现在暑假也给她送去培训班读书了,没办法,在那里至少还有人管着她。”蒋妙可的外婆说。
蒋妙可的外婆告诉记者,现在可可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晚上通过电脑和妈妈视频聊天。虽然妈妈不在身边,但可可天天念的、喊的都是妈妈。
留守儿童的故事都不特别,他们常年不能在父母膝下承欢,少了些许同龄人的娇气,多了几分其他人少有坚强和成熟。留守的路上,请父母多些关爱,让留守儿童的天空多些蔚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