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好群众路线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唐慧云

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党的价值共识、全社会的共同呼唤,是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精神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学习焦裕禄精神,领导干部要坚持“三严三实”标准,深学、细照、笃行,紧紧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强化责任落实,实现联系群众工作的常态化,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以“实打实”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百分百”的满意。

一、加强党性修养,做到严以修身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焦裕禄同志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放在心上,他强忍病魔的折磨,走村访户,对重病在床的大爷真情地说:“我就是您的儿子。”足见其赤子情怀,党性修养。影片中的“二把手”跟焦裕禄有一段对白,那人说工作要先让党满意,再让群众满意,焦裕禄却认为工作要先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满意和让群众满意本质是一样的。思想决定行动。彼时,焦裕禄忙于发放救济让老百姓度过难关,而那位“二把手”却忙于筹办展览让上级领导高兴,对比很明显,也很刺目。是这位“二把手”不了解情况,不知道百姓需求吗?显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项上乌纱”,他缺乏为民办事的胸怀、胆魄,宁可不犯错,只愿混日子。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维护焦裕禄同志又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同志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在他的事迹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阔论,没有故作高深的的卖弄,他认准的只有一条:一切为了人民,为了群众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利益是值得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思想日趋多元化,社会的进步,使得很多人在众多的物质引诱之下,渐渐脱离了群众,特别是走上了领导岗位后,一些党员干部抵御诱惑的能力减弱,逐渐放弃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坚持的行为准则,被金钱绊倒、被亲情迷惑、被社会风气所左右,犯下了严重错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要把理论学习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落实,发扬钉子精神,减少各种应酬,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需要、工作的第一动力、提高素质的第一手段,做到终身学习和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坚持以学习上的进步促进工作上的前进,做到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摸索新经验。要自觉对照党章、对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贯彻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查摆自己在“四风“方面的问题,认真整改,坚持做到“慎独”,坚守理想信念,严格按照道德规范去做,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强化以民为本,做到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是“为民”二字,实质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深刻表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祛除这个最大危险,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为什么焦裕禄同志能把宗旨意识贯注到工作、事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转化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自觉行动?关键就在于他对自己处处要求严、始终苛求实。焦裕禄同志的家风很严,他对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不允许搞特殊化,“县委书记的女儿要带头吃苦”。大女儿的一件花色大衣,一直穿到上初中。“县委书记的姑娘穿的还不胜我们呢,衣服上还有补丁。”舐犊之情,人皆有之。公与私是人生中谁都无法逾越的两道门槛。公私面前,如何取舍?焦裕禄作出了正确抉择,自觉维护了党的形象。领导干部要牢记权为民所予,“当官”与“干事”都要秉承一个“公”字,绝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绚丽浮云遮望眼,如受官僚特权意识驱使,权力就会异化成攫取私利的工具。当下,国家大力推广家风,对社会风气也会起到很大的净化作用。好家风值得大力弘扬,一定要从根本上,从基础教育,从党员干部身上抓起。一个家庭家风好了,延至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市,直至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就纯正了。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民本思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自觉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当作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要自觉遵守党章党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对一切腐蚀诱惑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泰然面对外界诱惑,脑子绷紧一根“弦”,心房多长一只“眼”,舌头加上一把“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趣,防止陷入疲于应酬的泛泛之交、吃吃喝喝的庸俗之交、攀权附势的势利之交,始终做到为政清廉。

三、坚持群众观点,做到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

焦裕禄同志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当年,焦裕禄为弄清兰考县“涝、沙、碱”这“三害”的真实情况,足迹遍及方圆5000余里。反观我们的同志,有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上面”,坐在空调房里,通过看新闻、听汇报来了解基层情况,对老百姓的真正需求不甚了解。老是“吃别人嚼过的馍”,偶尔的调查研究也是浮光掠影,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有的甚至是假手他人,缺乏分析,失之偏颇。有的是身在基层,不了解基层;面对群众,不懂得群众。有的口号响当当,服务群众冷冰冰,办事慢腾腾;有的怕群众、烦群众、躲群众,走到群众对立面;有的与民争利,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异化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试问,不深刻地了解基层情况,身居重要岗位的部分领导如何能做出惠民利民的决策?不真正深入基层接地气,融入百姓中间解难题,党员干部何以惠民生,促发展,让人“信得过、忘不了”?身处网络自媒体时代,党员干部一定要适应信息化、法治化社会的要求,做到既能善于利用网络、微博问政等新手段察民情、释民惑,又能深入基层汇民智、解民忧,不断探索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拓宽党联系群众的渠道,增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焦裕禄同志的政绩观就是不“作秀”、不搞“面子工程”。在兰考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半时间,治理三害的工作也并未在他的任期内完成,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就是因为他在那坚决、认真地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恪尽职守,固守“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制定适合兰考发展的长期规划,着力解决群众困难,在群众心中树起了永远的丰碑。当下,却不乏一些脱离实际,违背发展规律创造出来的“政绩”。有的领导干部到一个新地方以后,为了突出本人的工作,不是“就地画圈深打井”,而是“另起炉灶开新锅”,人为地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连贯性;有的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发展,在工作中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多,更热衷于向领导邀功请赏,喜欢超越现实条件,演绎“跨越式发展”的壮举,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和指标,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以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断推出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张书记挖坑李书记埋,刘书记上台又重来”,造成了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

常言到,治事有常,利民为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县作为后发地区,当前正处于改革创新快发展、团结奋进奔小康的新阶段,扶贫攻坚、富民增收的任务还很重。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全面建设“开放、文明、富裕、和谐、幸福”宁远的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大力弘扬党的实事求是的好作风,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办事情,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群众牵线搭桥,找项目、跑资金、引技术、壮产业,广泛开辟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小孩上学、家人看病、吃水出行等实际困难,让老百姓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让群众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作者系宁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