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民工把家安在了城里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李静)无论是穿着解放鞋、扛着编织袋的老一代进城农民工,还是玩着ipad、聊着手机QQ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心中都怀揣着一个“新市民”愿景:就业机会多、生活较舒适、子女教育好、工作挣钱多、医疗养老等福利好……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成为一名有尊严、有幸福感的“城里人”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老一代农民工:挣钱养家,让子女有出息

大年初二,李隆湘一家热热闹闹的吃着中饭,餐桌上的菜热凉搭配,荤素搭配,东安鸡、干锅羊肉之类的色香味形俱全,一点不比酒店、餐厅的品种少。

52岁的李隆湘老家在东安县花桥镇唐家冲村,现在全家住在三多亭,聊起刚来冷水滩时的情景,他感慨万千:“现在住在冷水滩生活方便多了,当年真是不容易,一家人穷得叮当响,借了邻居400元钱就来了。”

安顿好之后,老李便在城里做起了早餐生意。从推着小车卖包子馒头,到现在有了自己的餐馆,还从老家请了3个人过来帮忙。说起当初在城里创业的经历,老李现在仍唏嘘不已:“住的房子是租的,生活开支大,小孩读书上学花了不少钱。”每天起早贪黑为生计奔波,即便很辛苦,他干得却很来劲。“儿子当了厨师,女儿也大学毕业,现在两个孩子都成家了,用不着我操心了。”

10多年的打拼生涯,让李隆湘感触最深的就是城里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我老婆刚来时没有事可做,这些年商场、宾馆渐渐多了,比如当服务员、干家政,适合的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多,在城里只要勤快,不怕找不到事干。”

李隆湘只是众多进城农民工的一个缩影。老一代在永州城区的农民工如今都已四五十岁的年纪,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都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即便在城市里遇到重重挫折也不会放弃。他们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奢望,孩子孝顺有出息就已十分满足。

新生代农民工:不想成为城市的过客

“虽然城市里生活成本高,但工作环境好,就业机会多,对象也好找些。”今年22岁的陈勇华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回到新田老家,而是选择留在永州市区一家公司做销售员。他平日的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和城里的“80后”、“90后”相差无几,“我们年轻人经常会凑在一起聊天、上网,当然也相互交流想法,互相打气。”打拼的过程虽然比他想象的辛苦,但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计划在3年之后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真正开启属于自己的事业。“我们出来打工,受教育程度比父辈高,也比他们更愿意追求生活品质。”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几乎听不出什么乡音。城市挣钱老家盖房,是父辈们的想法和做法。像陈勇华这样的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把家安在城市。

与十几、二十年前进城务工的父辈相比,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正沿着父辈的足迹涌入城市,他们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习惯了城市生活,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要,更注重精神需求,希望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在城市深深扎根,“不想成为城市的过客!”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的愿望。

进城的门槛降低:把家安在城市里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无论是老一代农民工,还是逐渐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有更好地融入城市才能更好地建设城市。近年来,随着我市有关农民工的教育、医疗、保障等相关制度的逐渐完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他们越来越多地融入城市生活。

来自零陵区石山脚乡的李永宏和妻子一直在冷水滩打工。几年前,儿子在老家就读的学校被撤并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起初,他们担心城里的学校不接收孩子,后来一打听知道农民工子女跟城里孩子享受同等条件,可把他们两口子高兴坏了。李永宏赶紧将孩子接来,妻子一边在一家餐馆打工,一边照顾起孩子的生活起居。只要有时间李永宏都会仔细检查儿子的作业,他希望儿子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将来在城市里扎根。

“我们那个时候户口管得很严,拥有城市户口别提有多荣耀,很多人挤破脑袋往城市钻,哪像现在这么容易,只要在城市工作满一定年限,参加当地养老保险就可以到城市落户了。”60多岁的刘奶奶感叹道,她的儿子在长丰集团上班,不但有了城市户口,还在舜德花园买了房子,圆了他们的“城市梦”。

近年来,永州城区范围在不断扩大,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吸引着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大家的共同努力将这座城市更加富庶、秀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