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永州的了解来自古人,而且能对得上号的也仅限于柳宗元的“永州之野产异蛇”,所以一直以为这个闪现在天气预报的省级版图上的地名,永远也勾不起我的念想,永远也不会列在我行走的规划之中。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仓促的决定,竟成就了我一次难忘之旅。永州虽没有可圈可点的名山大川,也没有名扬四海的特色物产或者民俗风情,但它未饰雕琢的自然山水,丰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俗风情,不仅大大地丰富了我的见识,怡养了我的性情,沿途所见所遇也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九嶷山又称苍梧山,位于永州宁远县境内,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二千余里,南接罗浮,北连南岳。它由拔地而起形貌相似的九座山峰组构而成。《水经注》云:“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其实疑惑的不止是游者,传说,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寻夫,面对相仿的九峰,也顿时疑惑,终不知夫君所在的山头。死后才终得默默相对,朝夕相伴。不过这些都是我们站在了舜帝陵广场中间那九根并排伫立的高大龙柱前才知道并感受到的。
说来惭愧,来永州之前,我对舜帝的关注基本上落脚在娥皇女英的传说。我曾无数次从一个女人视角去解读君山岛上那一丛泪痕点点的斑竹,用女人的思维去评判这份凄美的爱情故事背后的故事。到了永州,站在舜帝陵广场上仰望挺拔高峻、草木苍翠的群峰,寻找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开创始祖、五帝之一、也是道德文化的创始人舜帝的时候,我才开始感动并关注起了有关舜帝的一切,包括一个鲜为人知的地名:零陵。我说的鲜为人知不是指地名本身,而是地名里沉淀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的名字一般都是有讲究的,含义深远的名字常常折射出父母的文化层次、文化品位等诸多要素。仔细推敲,地名也与此类同,它传递着某种信息,也传承着某种文化。比如,零陵就是一个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名字。
《史记》记载:舜帝到南方巡查,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后来毛泽东的“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以及江泽民“九嶷山舜帝陵”的题词,也是对“舜葬九嶷”这个重大历史事实的认同和肯定。但舜帝真正的陵墓在哪里已经无法考证。为了祭奠先祖,后人只好依据古人以山为陵的习俗
,把舜源峰确定为始祖的崩葬之地,并依据我国古代“视死如生”的葬俗,在山脚下修建了具有皇城规模和结构模式的舜帝庙。所以有关零陵的来历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来源娥皇女英一路滴泪寻夫的传说,“零”,“涕零,泪雨纷飞”之意。另一种解释“零”就是“没有”之意,实际上就意味着这位始祖没有陵。站在舜源峰下,仰望巍然耸立的舜源峰,我陡然想起了臧克家一首富含哲理的小诗《有的人》,想想从古至今社会中那么多想不朽的人挖空心思为自己树碑立传的种种可笑行径,我更愿意采纳后一种解释:山峰无言,自有王者的风范,舜帝无陵,却永世垂范天下!也正是源于这种感动,我这个对于见庙烧香、见神叩头的行为从不苟同的无神论者,在舜帝庙,竟郑重地三叩三拜,不为祈福,纯为表达我对这位“孝感天地,德播人间”的先祖的无限敬仰和缅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关于九嶷山,还有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素有“天下第一盆景”之美誉的玉琯岩。这座山山体小巧玲珑,山上奇石怪树遍布,小鸟啁啾唱和。最奇的是山上两颗抱石而生的千年老树,盘虬的树根没有泥土的培护,却能紧抓岩石,擎举天地;苍劲的枝干已经空洞,却仍然枝繁叶茂。树石相生处便是一条通往山上的小路,小路上满布绿苔,潮湿难行。但就因为仰慕它们的高度,惊叹于它们的执着,我们一行人饶有兴致地沿狭缝攀岩而上,绕山一周后,发现这座山不仅是一个盆景,缩微了永州的奇山异石,更是一座艺术宝库,收纳着近百方历代名人的诗词碑刻。岩额“玉琯岩”,三字为宋代书法家李挺祖所书,苍劲有力的“九嶷山”三个大字系宋代书法家方信儒所书,摩岩上,汉蔡邕的《九嶷山铭》等碑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囫囵吞枣地阅读了一下九嶷山,让我对永州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也有很多的感谢感慨感叹。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