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哥俩的“有私奉献”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有一类人,年轻却只图享乐;有一类人,退休了却仍在奔波。十多年来,一个73岁、一个83岁的两位老人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做出了贡献,收获了快乐——

王老(左一)给杨村甸乡孤儿发放救助金。

康洪

张老在道县五中与同学们在一起。

永州网-永州日报讯(见习记者周燕妮)王老,今年73岁,本名王本河,担任冷水滩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已有11个年头。张老,今年83岁,本名张球,现任区关工委副主任,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8年。他俩说,关工委的工作不再有退休一说,只进不出,干到做不动为止。

“我年纪小一点,就多跑一点”

王老身材魁梧,腰板挺得笔直,曾经是零陵县副县长的他,说话条理非常清楚,戴着一副四四方方的金边眼镜,眉头习惯性地紧锁,一脸的严肃。接触时间长了,就会发现王老紧锁的眉头背后,饱含着对农村孤儿和贫困学生深情的关怀。2006年,王老组织冷水滩区关工委对全区的孤儿和特困学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发现全区有150多名孤儿和250名特困学生。因为缺乏关爱,农村孤儿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有一个孤儿读到二年级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一问到家庭情况就止不住大哭。从那时起,王老就决定发动各个部门、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捐助,共同对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扶助。王老的这一构想得到了区政府的支持,于是他亲自起草《倡议书》,提出“节省一餐招待饭,资助一名特困生”的口号,号召区直单位和社会各界献出一份爱心。在第一次“农村特困学生助学救助金”募捐座谈会上,当场筹集善款3万多元。会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带着关工委其他老同志到70多个单位开展募捐,共筹到资金4万元。

“我年纪小一点,就多跑一点。有些单位钱宽松些,第一次见面就慷慨解囊了,有些单位困难点,我就多跑两次,钱多钱少都会出一些。”在区关工委的老同志中,王老算年纪小的,他筹资有三项原则,那就是:不强求,不摊派,不乞讨。他接着说,“做好事应该是完全自愿的,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信息告诉大家,把信息带到了,他们会自己做出选择。”

从2006年起,王老每年都会把全区的100多个单位跑遍,但2008年是个例外,因为王老认为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更需要大家的帮助,他不能再给这些单位增加负担了。这两年他还把筹资对象扩展到了私企老板,去年筹款创了新高,共筹到80万元,扶助了113名中小学生。

回想起2006年初次为“区农村特困学生救助金”筹资时,张老忍不住插话道:“王老当年遇到的困难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当时我还特地赋诗一首送给他:串门走户不辞苦,六层高楼俱躬行……”见张老当场吟起诗来,王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其实当年我也写了一首答谢诗回赠给他的,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定稿。”话毕,两位老人都爽朗地大笑起来。

“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年轻”

张老曾经是道县五中的校长,教过高中英语。他个子很高,清瘦,精力特别旺盛,爱笑,一笑就会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不过是清一色的假牙,跟他相处的人心情都会跟着变好。1993年加入关工委后,张老就真心诚意地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还需要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可能是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缘故,张老说话常常是四字联句,出口成章。用张老的话说,办家长学校的宗旨是,要让家长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着”,思想教育的方法是“不居高临下训人,要晓情喻理吸引人”。

在跟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张老经常会冒出一些英语单词来。80多岁的老爷爷会说英语,在孩子们看来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张老很得意这一点,并常用这一招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前年,永州八中有名学生,因为父母离异母亲再婚要自杀。张老得知后,了解到这名学生英语成绩不是很好,就主动联系上她,帮她辅导英语,偶尔给她讲几个人生小故事。在一个学期的相处之下,张老终于化开了这名学生的心结。

张老说:“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我喜欢跟孩子们呆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也特别年轻。”从1993年起,张老就在家里办起了义务家庭辅导小组,利用周六周日或寒暑假为邻居和亲朋好友家的孩子辅导,每个学期平均有六七名学生。很多学生现已考入大学,有的已经就业,而义务辅导小组一直保持到现在,今年张老的辅导小组还有4名学生。

“我们收获了快乐,是‘有私奉献’”

王老在工作上遇到的很多困难,都不敢多跟家人诉说,张老的儿孙们在广东省,多次接他过去,他仍坚持一人留在这里继续自己的事业。很多人不理解这对年龄相加有150多岁的老哥俩,没有工资,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这么大年纪了还四处奔波,图什么?也有人夸他们这是在无私奉献,他们却说:“不对,我们是有私心的。因为帮助了别人,心里特别开心,我们收获了快乐。”

当然,他们收获的不只是快乐,还有人们投来的敬意的目光。当王老、张老和其他7名平均年龄74岁的关工委成员,在每个学期开学去到每一所学校时,就可以看到这些更加珍贵的回报:在高溪市镇小学,每一位学生看到王老,都亲切地叫他“爷爷”;在普利桥镇小学,每一位学生看到张老,都会争着抢着冲到跟前与他拍照……

采访结束时,笔者请王老评价一下张老,王老思索了片刻,认真地说道:“张老是个热心活泼的老头,83岁了,不容易。”还未等笔者邀请张老评价王老,张老顿时诗兴又起。他说:“我要赋诗一首,表达我们哥俩的情谊:真心换诚心,善于待同仁;齐心协力办,有缘亦有份。”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