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沛
“韩柳文章李杜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是他文学丰收和人生自我淬炼超越的十年,他永州寄情山水,写下永州八记,铸就了中国山水游记散文的巅峰之作,愚溪、西山也因柳宗元的生花妙笔而享誉海内外,千年后依然如故,成为永州古城最具特色与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
公元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幼年时期的他在长安度过,后来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行。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学而优则仕,从此柳宗元走上了仕途,在官场上有了更广泛的见识,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当时革新派的重要人物。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与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宋初年文学家汪藻在《永州柳先生祠堂记》中说:“
盖先生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
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闻天下。”
从805到815,这10年里,柳宗元寄情永州山水,深交平民百姓,他的“民本”思想得以不断丰富、提高和完善。记者通过查阅史料得知,柳宗元进步思想的成熟和文学才华的显露,主要根植于他永州十年的谪贬生活。中华书局出版的《柳宗元集》共收诗文678篇,其中约有500篇写于永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正是贬居永州的十年,才奠定了柳宗元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有理由说,柳宗元是永州的柳宗元。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同志对永州历史文化作出的精辟概述:“永州是一本书,耐读。”我想,柳宗元与其形成的柳文化是这本书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章节。
柳宗元初到永州内心是孤寂的,这从他的诗中可见一斑。贬永之前,柳宗元一帆风顺,不知孤寂为何物。贬永以后,他一落千丈,从朝廷命官突然降为带罪闲员,且谪居南荒,与“
蛮夷
”为伍。
《入黄溪闻猿》中:“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
,《梅雨》中:“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
等诗句,均以孤独、寂寞、抑郁、怨愤为主要内容,细腻入微地表现了柳宗元孤寂的永州心态。
诚然,孤寂并不能代表柳宗元永州心态的全部,柳宗元在永州的心境经历了从孤寂到豪放的转变,当他当羸弱的身体开始适应“
蛮夷
”之地的生活环境,他面对现实,正视现实。柳宗元变得豪放,这种心态在其著名的山水游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要放松心情,游览名山胜水。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他有如冲出牢笼的野马,高翔蓝天的雄鹰,感觉到了多年没有感觉的快乐。他
“
披草而卧,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最后,达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的境地,自由自在,豪放洒脱,旷达傲岸,形神兼具。在《钴鉧潭西小丘记》里,柳宗元写自己购小丘倾情改造,使“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恋。在这里,所有的寂寞、烦恼、忧愁、苦闷都烟消云散。一个高大、洒脱、豪爽、奔放、傲视一切的伟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永州的十年,虽然是柳宗元一生中最为艰难和痛苦的十年,但也正是这种颠簸困苦的生活,磨砺了一代名人的成长。柳宗元在永州的山水游记,千百年来被世人广为传颂,生生不息。
柳宗元贬谪永州10年,不仅踏踏实实地为永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亦为永州传播声名作出了贡献。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同时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柳子庙就是永州人民为纪念他而筑建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柳宗元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后人通过阅读诗歌,能感受到一代文豪在永州的生活和心境,永州也因这些诗歌而被更多人了解。
郁郁不得志的文人自古至今都在演绎着一段段离合悲欢,每当谈到柳宗元,心里总会想到他被贬永州,但内心深处心里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想,真正感动着我们的,应该是那个逆境中脆弱伤感而又坚强不息的灵魂吧。
柳宗元用激情与智慧铸造的一篇篇美文,是对永州山水、永州人民的回报与感恩。他与永州山水同在,他与永州人民血肉相连。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