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德
新莽淡绿色琉璃猪正视图
旭日洒照在地平线上,一群动物匆匆闯入人们的视线:先是一只拖着长尾巴的老鼠,跟着是翘着两只角的牛,然后是威猛的虎、灵动的兔、飞翔的龙、游离的蛇、奔腾的马、温顺的羊、敏锐的猴、悠闲的鸡、忠诚的狗……最后,居然是一头肥胖的猪。
不知是何时何地,也不知是何人突然来了灵感,把这十二只动物按照它们的习性和出现的时间进行排序,配以十二地支,给每年出生的人一种动物属相,便成了十二生肖。千百年来,墙壁上的挂历撕了又换,换了又撕。在这挂历的更换中,十二生肖不断轮回,一代代人不断出生,一代代人也相继离世。在这些轮回中,产生了十二属相诗、十二生肖诗和十二生肖图,以及与十二生肖有关的其他文化,人们以薪火相传的方式,延续着中华大地上的古老文明。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实,不仅是人,就连动物,哪怕是那些平时被我们瞧不起甚至任人宰割的动物,有时候也不可貌相的。比如说,在十二生肖中排名最后的猪,有时候也会带给人们另一种思考。
当代人对猪的印象,可能大多来自于明代吴承恩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特别是央视1986年推出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这部电视剧中,马德华主演的猪八戒留给人们的印象很深:贪吃,嗜睡,好色,偷懒,缺乏主见,爱拍马屁,爱打退堂鼓……凡人的缺点,几乎都汇聚到了他身上,但偏偏有些观众很喜欢这个形象,都说他有福气。当然,这些都是艺术的独特魅力。而只有农村出身的人,才知道人与猪之间的微妙关系:农民辛勤养猪,猪反过来能改善家庭收入和伙食。但猪的懒惰和愚笨又让人感到可笑,所以,有时候人们急了忍不住骂人特别是骂小孩子时,骂他是“猪脑壳”“蠢得像头猪”“懒得像头猪”或“脏得像头猪”,而被骂的人特别是孩子并不在乎,甚至笑呵呵的接受。
作为地球上古老的动物之一猪,因为肉质鲜美,它全身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尾,都是人们百吃不厌的美食。至少从先秦时代开始,猪就与牛羊组成了祭祀仪式中的“三牲”。同时,杀猪就成了红白喜事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不,花木兰的弟弟听说代父从军的姐姐回来,也有“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动作呢。
其实,在所有的动物中,家猪憨厚老实、安分守己,特别是不去加害于任何人,加上它的生育能力很强大,尤其是在哺乳动物中,绝对是王者。牛、马、骆驼等动物的个子比猪大,但一次只能生育一头,顶多也就两头而已。羊和狗似乎稍强一点,一次可以生育四到五只,而猪呢?一次可以生育十几只甚至二十多只!人类艳羡猪的强大生育能力,又期望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后继有人,所以创造“家”这个字时,“猪”就成了“家”的第一象征,民间也有“猪来福”“猪(诸)事如意”的谚语。
艺术源自于生活。由于人的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往往被艺术家们提炼成艺术形象,就连最后归宿为挨宰的猪也不例外,它一直被历代文艺家所关注,并以文学和艺术的形象出现在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里。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就记载了一只野猪涉水而去的背影“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小雅·渐渐之石》),同时,也记载了一只家猪的挨宰过程“执豕于牢,酌之用匏”(《大雅·公刘》)。之后,关于猪的诗词文章越来越多。不但在一些建筑上,出现了猪的雕塑与绘画,而且连墓葬中也出现了猪的陪葬品。
新莽淡绿色琉璃猪侧视图
1998年,在零陵古城鹞子岭东北的永州市木材公司工地上,施工人员发掘出一座新莽时期的墓葬,从中出土了一些陪葬品,包括一件惟妙惟肖的琉璃猪。该琉璃猪长10.8厘米,宽2.4厘米,重261克。琉璃晶莹剔透,淡绿色,外观如玉。匠人以汉八刀工艺,把琉璃雕刻成猪的形状。整体呈半圆柱状,猪身匍匐,四足蜷缩,猪唇微凸,线条勾勒的口、眼、耳、尾部酷肖,既雄浑有力,又憨态可掬。鼻孔和尾部各有一穿孔,以作穿绳系带之用。后来,据考古专家推定,这件器物的功用是陪葬时供死者握于手中,俗称“玉握”。而猪是财富的象征,以琉璃猪作冥器陪葬,寄意死者在阴间也享受富足生活。
新莽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昙花,存在的时间几乎可以让人忘了它的存在。想想两千多年前的公元9年1月15日,那个时年五十四岁、名叫王莽的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人,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自己称王、建元“始建国”的情景,我不禁为他感到一些可笑和遗憾。若把中国历史上沽名钓誉的帝王将相和政客进行排序,我想王莽肯定会在前十,因为他是篡权的杰出代表。
王莽是一个野心家,可笑的是,为了夺权,他曾采取过许多为人不齿的手段,表面上谦恭俭让,暗地里拉帮结派、玩弄权术、兴风作浪。因为汉平帝不到十岁,王莽为了取得大臣们的信任,居然把自己的大儿子王宇逼得自杀,尽管王宇参与了一个案子,但按照当时的法律和王莽的地位,还罪不至死。结果这样一来,全国震动,一些官员被感动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说王莽大义灭亲,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给予重用。于是,放任王莽去把持权力。
应该说,任何野心家都是有想法的人,王莽也不例外,他梦想“天下大同”,故而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遗憾的是,他德不配位,所推行的新政不仅没有使全国的情况有所起色,反而导致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广大民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纷纷揭竿而起,地皇四年秋(公元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十月三日庚戌(公元23年10月6日),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莽王朝就此灭亡。
据说王莽在位期间,曾有三次封禅泰山的计划,但都因为天下大乱而没能成行。其中,有一件用来封禅的玉牒,自制作完成之后就只一直藏于深宫,成为一封王莽写给上天没有寄出的信。而他所建立的短命王朝,实际上也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从他自己和身边的人,再到地方官员,几乎都是过着奢靡的生活,这也是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新莽时期官员的奢靡生活,居然催生了大量的奢靡艺术品,包括金、银、玉器等。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和迷惘。零陵出土的这件琉璃猪,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当我在永州博物馆展厅看见这只两千年前的琉璃猪时,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震撼。我忍不住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想把它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我仔细观看的过程中,仿佛看见了一位伟大的工匠,以自己宽大的双手从烈火里取出了一根新莽时期的时间骨头和一段新莽时期的日月光芒。光芒里至今还有那个时代的脸庞,骨头里至今还流溢着那个时代的骨髓,侧耳倾听,依稀可以听到来自遥远的回响……
还是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零陵鹞子岭的东北麓那块神奇的区域吧,也就是今天的永州监狱、市木材公司及南津渡办事处麻元村一带那块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因为那是永州市战国墓和大型西汉墓集中之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内,经永州市文物工作队和零陵文物管理所发掘的战国和西汉墓共有2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包括青铜器、铁器、陶器等,还有这件精美的琉璃猪。
考古专家的解释是,这只琉璃猪是陪葬时供死者握于手中,是财富的象征。这个说法固然很合情合理。但我们如果把它跟中国上古时期的动物崇拜和王莽的个人经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也许,琉璃猪还有另外一种象征意义:勇敢。
须知在茹毛饮血的上古时期,猪的文化意义是不存在任何贬义的。反之,它还是勇敢的替身。例如:“事”甲骨文很像一个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的人。至于“敢”字,也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家猪,大家司空见惯,知道它长期因被人类驯养变得温顺老实,而野猪性情凶暴,善于搏击,基于这点,猪在古代便有了“勇往直前”的含义。不但在中国,就连日本,也十分崇拜野猪的勇敢,喜欢用“猪”给幼儿命名。他们这样做,并非为了好养活孩子,而是希望孩子能像野猪一样奋勇向前,有进无退。此外,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纹章也以猪为图案,寓意猛勇和万夫莫敌。例如英格兰王查理三世的徽章是两头猪拱卫着盾牌,苏格兰亚盖公爵的徽章上,猪头像置于图案上方,显示了猪的尊严。
我们不知道零陵墓葬中手握这只琉璃猪的主人是什么人,也不知道这只琉璃猪的铸造者是谁,它的寓意是否仅限于财富?但仔细观察这只琉璃猪,不得不佩服铸造者的精湛水平,带给人们许多遐想:
先说工艺。“汉八刀”是中国玉雕技法中十分有特色的技法,是葬玉文化带来的产物。其发明者不知何人,秦汉时期被工匠们广泛运用到在玉器制作上,一变之前纤巧繁细的作风,表现出雄浑博大,自然豪放的艺术风格。
次说材质。在中国古代,琉璃的制作往往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经高温烧制而成。应该说,这只琉璃猪的材质很纯,除了出土时的一些划痕,几乎看不出任何杂质或瑕疵,让人对古代工匠的敬业精神感到钦佩。
再说颜色。绿色是大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代表意义为清新、希望、安全、平静、舒适、生命、和平、环保、成长、生机、青春。而其中的淡绿色,更让人联想到宁静与自然,和平与和谐,好像墓葬的主人希望能够像生前一样在大自然中与动物一起过着恬静的生活,给人一种波澜不惊的印象。
又说造型。如此小巧玲珑的艺术品,工匠们似乎显得颇为吝啬,他们舍不得像雕龙画凤时那样每一笔每一刀都倾注自己的心血,而是在一个圆柱体的琉璃上给予了寥寥几刀,居然刻画出一个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正面看,它的双耳像水面的荷叶一样垂盖在头部,眼睛正瞄着前方,嘴巴微张,仿佛是一个蓄势待发的田径运动员;侧看,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变异的“2”字,勾勒出一双强有力的猪脚,似要奔跑,又似一只吃饱了席地而卧的猪,连福带富,无忧无虑。较之那些做工精细、千雕万镂的艺术品,更有一种简朴之美,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大道至简。
是的,无论简单的生活还是简单的艺术,都能带给人们一种轻松的惬意和一种朴素的启迪。人的一生,若能做到删繁就简,心静如流泉,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
新莽淡绿色琉璃猪局部图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