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痛点,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家长怕辅导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笔者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思考。
一、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真情实感。主要体现在经常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东拼西凑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比如,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收上来的作文竟有一大半出自作文选集。有些同学虽然写的是真实的事,但却没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缺乏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读之乏味。
(二)文章内容贫乏。受阅历不深、见识不广、视野不宽等因素的影响,加上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和背诵,学生胸中墨水不够,作文中经常出现选材较窄、内容较浅、立意较旧,缺乏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等现象,无从下笔,无话可写。
(三)写作技能较差。三、四年级学生的习作大多只有一个自然段,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往往是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不少学生习惯于纯粹记事,平铺直叙写到哪里算哪里。还有的作文错别字和病句多,标点符号用得一团糟,一“逗”到底或无标点符号的作文让人不堪卒读。
二、对策与思考
(一)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学生口味的健康书籍。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利用班会、晨读、课前五分钟等进行交流,与大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等,让学生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写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表达技巧。
(二)教会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在《美丽的家乡》作文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家乡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并引导他们综合运用“按照顺序、抓住特点、注意变化”等方式认真体验。然后,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自由分组汇报、交流观察心得。事实证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事有所感,时有所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言了。
(三)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经常进行扩词、扩句、造比喻句等各项比赛,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的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不但能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还能让学生认识得以升华,思想得以提高,性情得以陶冶。
(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爱好。首先,放下老师的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找办法,积极引导学生该写什么,怎样写。其次,作文命题努力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熟悉的题材,让学生有表达的愿望和写作的冲动。再次,逐句逐段与学生一起分享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最后,采取拿学生习作作为范文宣读,将学生习作打印成册,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获得认同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作者系祁阳县龚家坪镇云排岭学校教师)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