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浅谈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周浩

“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理念、内容,掌握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目前,语文教材每单元设有“口语交际”,而不少小学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或训练方式方法脱离实际,造成此项能力滞后或缺失,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尤为严重。因此,遵循儿童心理活动一般规律,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创设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实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我们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和条理意识。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情境对话,注重参与意识,是教好口语交际的主要途径

为使学生都能大胆参与口语交际,农村三年级学生实际接触时,首先是培养他们对教师对同学对学校之间的感情。他们怀着新奇的心情,用好奇的目光对待校园发生的一切,他们喜欢学校、热爱老师,亲近同学,希望在这里过得愉快。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一些。为此,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个寒暑假学生的心理,与他们进行一些有助于锻炼口语交际的游戏活动。比如:“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有奖问答”等,同时,带领他们在班级里、校园里参加校内各项活动,并相互说给老师、同学们听。现在的校园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你看到了什么,参加哪些不同的活动,心情会怎样?老师耐心地参与其中,及时适当表扬。

例如:三年级上册中的“夸夸我的同学”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慧眼识珠,每个同学的眼光都是不错的。他们会从不同的方面去发现优点、长处,那么这口语交际课,每个人都会参与进来。同样“讲故事”这一主题,也具有培养学生参与热情的吸引力。

二、遵循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小学三年级学生有了参与活动的经历,对教师、同学有了感情,那么对学习对课堂就有了兴趣,同样也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与老师、同学一块交流。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启发诱导,引起口语交际的兴趣,上好每一堂口语交际课。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是“风景优美的地方”。通过观看影视节目,通过课外阅读,通过别人的讲述,你一定还知道祖国其他风景优美的地方。也可以相互介绍自己去过的或最想去的地方。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向往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就稍作点拔,学生们就纷纷回忆深圳、东莞等地的生活情景,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相互诉说与父母相聚在异乡的见闻,有喜笑颜开的,也有闷闷不乐的,还有沉默不语的……因而,觉得抓住学生生活实际,交流必将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三、因人而异,耐心启发,注重培养合作意识

在口语交际中,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口头语文表达差的学生注重耐心启发,具体帮助语文组织,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知识水平相当的学生回答。如“秋天的故事”中农村小学生有各自最熟悉的活动。比如:摘野果、捉蛐蛐……可以让口语表达差的同学讲述,口语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补充、提示。教师在其中适当点拔,反复启发,同时先可让表现好的同学述说,再来鼓励差的同学说直到说明白为止。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七组“口语交际”中的“动脑筋解决问题”: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先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怎样解决;同桌之间相互提示,启发,共同想出好办法。然后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还可以共同评一评。我认为在各类口语交际中,合作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特别是生活实际中的运用,急需具备的团队精神。

四、精心指导,强化训练,注重培养条理意识

在上述三个意识的基础上,教师要训练的则是学生的条理意识。会话者清晰的语言思路,会使听众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学口语交际时,通过提醒学生在表述一件事时,要表述好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表述某地景色时,要注意加时间变化的词语或地点转移的词语。构思时,可以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总后分再总,或先分述后总述,强调学生的会话有比较严谨的篇章结构观念。当然,这样一个长时间训练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注重培养学生条理意识,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有着良好的规范。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他们的语言交流素质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可想而知的。

通过这样的训练,注重贯彻四大意识,学生的自信心会增强,语言也会丰富,思维活跃了,发言也将更积极。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大力创设语言情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能参与,会交流,能合作。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作者系宁远县中和完小教师)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