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南省
永州市
社会
文章详情
挽住月光入怀中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李志来元旦前夕,在《永州日报》“潇湘文学”栏目读到文友米祖一首诗《月亮》,读后感觉心里非常舒坦。于是想为这首诗写点什么。18行的短诗,借景抒情,构思巧妙,视角新颖,且诗味浓郁耐咀嚼。这是一首只要读下来就能读懂的“平民诗”。“一月伊始,东升西落/上半月的上半夜/一片上弦月,挂在天空的西边/下半月的下半夜/一片下弦月,挂在天空的东边”。诗歌一开头作者用富有动感的语言描写了一幅月亮的运行图。虽然写的是夜空中的自然景观,但是透过精练的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爽朗而愉悦的心情。“噢,多么像母亲胸前的一爿银首饰/东边亮,西边也亮”,这里把天空暗喻成母亲,把“月亮”比喻成“母亲胸前的首饰”。而母亲的爱,犹如那皎洁的月光,撒满夜空。母亲的大爱和慈祥赋予了“首饰”的生动和灵性,而“首饰”的皎洁则衬托出“月光”的温柔。真实而纯粹的思想情感自然而然的诗话表白,读了以后感觉到很亲切而富有质感,也很容易把读者带入现场并抵达内心。自古以来,吟诵月亮以寄托思念的诗歌很多。米祖的《月亮》也是借景寄情怀念亲情的诗歌。第一段一直在写半月,第二段笔锋转为满月,因为满月是个充满思念的意象。而此时作者精心选取素材:簸箕、丝线、绸布、针线等,这些物象用针线把天上的月亮和眼前的簸箕贯穿起来,而撒在地上的月光,像丝绸一样柔滑湿润,让读者心境即时柔软而辽阔。这种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一滴水中见太阳,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笔墨刻画诗中的具体形象。“满月的夜晚,最忘不了母亲的那片簸箕/那里摆满了各色丝线和绸布/母亲灵巧的双手在月光下穿针引线/精致的锦囊装满了月光/分给哥哥、嫂子和我”。寥寥几笔,读到的是另一种母爱。正是这种深埋在心底的爱,“我和哥嫂”才日渐成熟起来,同样给我们极大的温暖和饱满的幸福。读她的诗,使人身临其境,如见其人。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用最平淡朴实的文字排列起来的,所有鲜明的过往,所有微妙的情愫,所有内心的深情,都是那么自然而轻易地在她笔下娓娓道来,读着就像暖风拂面,就像有一根轻柔的羽毛温柔地拂在心头,轻轻地触动着心弦。生活中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米祖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捡拾这么多的“珍珠”,的确可以给我们带来启迪!为了更好地完成诗的构思,深化诗的主题,米祖在提炼加工素材时使用了情感极化手法。从而产生情感的强化叠加作用,构成超常的冲击力,打动读者的心灵。第三段,“月光流年”意即那时光已走远,母亲的簸箕已闲挂在墙上几多年了,怀念的情感堆积,极化手法是恰当的。“我在月光下写一首诗/然后揉捏成一根长长的线/那头系着母亲的簸箕。这头系着/我的月亮”诗中情感极化手法的有效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母亲的感恩,这爱永恒不灭,像烈焰般燃烧。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作者的作品,常常和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价值取向、思想境界、喜怒哀乐紧密相连。读米祖的诗歌,从中可看到她的生活阅历与精神境界。她热忱地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记忆”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可见作者胸怀之坦然,另一方面也可见作者之博爱。我想她的本意,是把爱撒向更多的人,让这种爱去激励更多的人热爱生活,感恩社会。如果没有这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很难让人相信这首《月亮》是出自一位严谨务实的公职人员之手,相信作者的努力一定让她收到了常人所无法感触到的成就感与幸福感。米祖的诗歌创作实践时间还比较短,却写得接地气,有骨感和肉感,有异乎寻常的潜能,实乃可喜可贺。行文到此,抬首仰望窗外的月亮,我坚信她已经迈开的脚步,在诗路上会走得更稳更远。期待她在平凡的生活中,深耕泥土,挖掘出人生不一样的精彩,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