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燕妮 匡皓)“那一天,有8架飞机围着城里打圈圈,突然从小西门、太平门处向天空射出白色反光镜光线,光线射到哪里,炸弹就丢在哪里。日本飞机向下俯冲,都可以看见飞机尾巴的三片叶子和日本鬼子的脑袋。”家住零陵区朝阳办事处柳子街7号年近90岁的毛琳老人,回忆起民国30年(1941年)那次日军轰炸零陵县城的事情思路还相当清晰。他用手比划着绘声绘色地继续讲述道:“日本飞机先是丢燃烧弹,没响声,像流星一样往下划落,一路下来,整个正大街被烧,后又听见‘咻、咻’的声音,紧接着就是‘轰、轰’数不清的轰轰隆隆爆炸声,飞机一路从城北往城南炸过去。”
了解日军入侵中国的历史,却从未想这段历史离自己如此之近。它就发生在毛琳老人的回忆之中,发生在眼前家乡这片土地上。正大街上有户开百货铺的老板正在家请客,来不及躲避,死了10多个人,老板的家人死光了。交通银行租住七层坡姓眭的家里,眭家在屋后挖了防空洞,炸弹正落在洞口上,洞口被封,盘出来尸体20多具。街上,死人横七竖八,有妇女的尸体被炸弹掀起长发挂在电杆上……飞机走后千疮百孔、死人满街的零陵县城,毛琳老人亲眼所见。场景之惨烈,记者的思绪却不敢再追寻毛老的述说继续想象。
寻访被轰炸的痕迹
1941年底,中日两国军队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长沙会战”。此时,永州地区成为湖南战场的大后方,众多厂矿企业、兵工厂、部队医院迁到这里。从1941年2月到1944年8月,日军飞机先后4次轰炸零陵县城,死伤3000余人,县城被炸成一片废墟,给零陵人民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8月26日,记者在零陵区史志办主任黎忠广、已退休的主任科员唐新菊的带领下,走访了亲历轰炸零陵县城事件的幸存者和部分被炸的遗址。2009年,唐新菊曾实地采访李桂秀、毛琳、雷六秀等5位老人,整理出了《李桂秀等幸存老人忆当年日寇轰炸零陵县》的口述材料,并被收录在《湖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当中。只可惜,当年的5位老人现只有3位老人在世,能清晰交谈的只剩毛琳老人。
站在零陵区萍阳南路临近浮桥的潇水岸边,望着平静的江水,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唐新菊指着其中一块大岩石说,以前河面没有这么高,毛琳老人15岁时曾躲在这个岩洞下面眼看着日寇在零陵城上空扔下无数炸弹。
“毛琳是裁缝,当年已经跟着师傅学徒,常常帮师傅送衣服到银行及有钱人家里,对零陵街上的地址比较清楚。”唐新菊道出了当年采访毛琳老人的原因,但采访前唐新菊也没有料到毛琳老人看到的画面如此真切,记忆如此深刻。她也更没想到,2009年采访的资料有些已成为老人们最后的控诉。
在文星街55号,已经见不到人称“八奶奶”的李桂秀老人了,她当年的口述材料相当珍贵,民国29年(1940年)快16岁的她,亲历了三次轰炸,水晶巷、钟楼街、总督巷、文星街,她生活的这一带都曾遭受到巨大的创伤,尤其在她生前文星街55号的住处,至今还可以看见被炸的痕迹。原先临街的两间铺面被炸毁,现已是新建的楼房,从楼房旁边的一道小门走进去,沿着小径一拐,就可以看到一栋木质结构的老房子,这就是原来铺面后的楼房正屋,正屋的大堂留有两道小门,走进去应是以前的厢房和厨房,但这里也遭受了炸弹的袭击,只剩下一半的厢房、青石路基和断壁残垣。
“八奶奶生前最痛恨的就是日本‘鬼子’,只要看到电视剧里有拿着刺刀的日寇,她便破口大骂:‘死鬼子,畜生’。”唐新菊回忆道,李桂秀老人眼见了自己的亲人、邻居被炸死的残忍景象,还在民国33年(1944年)零陵县城沦陷后,跟随蔡家伯伯逃难,在逃难途中,蔡家伯伯和另一位青年男人为了掩护他们逃离,被佩刀的日本军人抓走了,从此再没了音讯。
在原零陵卫校,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是永州府学宫旧址?原本比零陵文庙更高一级的府学宫,建筑群规模应该更浩大,然而,它却在日军的轰炸中从地图上消失殆尽。在零陵区史志办主任黎忠广的指引下,我们仔细寻找永州府学宫曾经存在的痕迹:一块块有花纹的青石板已经砌在了围墙当中,一个个光滑的石鼓状部件散落在各个角落。是的,永州府学宫曾经存在过,哪怕只剩一点点痕迹,也能继续控诉日军曾在零陵犯下的滔滔罪行。
时光转眼即逝,战争的硝烟已随风飘散。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在永州犯下的种种罪行,罄竹难书。翻开历史岁月的那一面,日军的丑恶行径仍令人触目惊心;在日军当年犯下滔天罪行的地方,现仍可听到见证者的泪语诉说。血泪斑斑历史中的那些惨烈场景,还在提醒今人并昭示后代永远不忘侵略者的凶残、暴戾和狡诈,要牢牢记住民族所遭受的牺牲、蹂躏和苦难。过去,历史不能忘却;耻辱,将永记于心;未来,还需努力向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