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无言
青春无悔——顾伟龙
2009年,顾伟龙携妻子刘芬芬从吉首大学毕业后,来到异乡双牌最边远的山区学校,在蔡里口小学一干就是5年,当别人都想法设法调到城镇工作的时候,当许多外地的特岗教师纷纷选择离开的时候,他们用爱筑巢,无怨无悔,战胜远离家乡、生活艰辛、交通不便等困难,把蔡里口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坚守着青春的信仰。多少次苦了,夫妻俩晚上在房间默默相拥而泣,白天又把孩子们当成所有的依托,为山里孩子点亮梦想的心灯,他们用浓浓的爱呵护着山里孩子敏感而脆弱的心灵,甘做孩子们贴心的“干爸干妈”。为了改变学校闭塞落后的状况,顾伟龙四处奔走,呼唤爱心力量关注大山学校,多次开展联谊活动,筹集到爱心善款近万元,图书200多册,衣物200多件。蔡里口中心小学现在是湖南科技学院音乐系的德育实践基地,两校共建了“爱乐书屋”。渐渐地,关注大山学校、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了,顾伟龙先后为贫困学生争取到爱心款近50000元、爱心衣物近500件,学习用品近100套。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为教育树立了楷模。如今,顾伟龙带着积淀的动力,走上了阳明山学校校长的工作岗位,他想做的是,帮助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青春奋斗的正能量!
扎根山区的“野菊花”——唐荣华
2009年,来自零陵区的唐荣华放弃了离家更近的麻江学校,主动要求和来自广西的妻子朱雪梅一起调入双牌县最南端的理家坪乡中心小学。在这所距县城130里、距老家300里的偏远乡村小学扎了根、安了家。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身材瘦小的青年教师,竟然用单薄的肩膀挑着学校沉甸甸的7份工作:学区教导主任、毕业班班主任、数学教学、“两督”资料员、教育资源网应用管理员、学籍系统管理员、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资料员。唐荣华担任的学区教导主任是学校正常运转的中枢神经,也是这个全县最大的农村学校怀里的“烫手山芋”。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就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到了周末还在办公室里梳理上一周的工作,思考和安排下一周的工作。他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备课、整理资料到深夜;双休日其他老师开展各种休闲活动,带着孩子嬉戏,可他却在资料室废寝忘食,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孩子出生后,两个忙碌的年轻人没能全心投入对孩子的照顾,他们的孩子变成了全校老师和家属的孩子,孩子是吃着“百家饭”一天天长大的。班上的学生他却视如己出,照顾得无微不至。学校的一些老教师评价说:“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什么是爱生如子,在他们的学生身上可以见证什么是尊师重教。”时间一晃而过,唐荣华在偏远山区学校已经工作了6个年头,他就像学校围墙脚下那一株株野菊花,扎根山区,耐寒耐压,不畏困苦,不负青春韶华,奉献着生命的清香与甘醇。
用爱温暖留守学生的人——吴虹
点开“微益中国”网站,吴虹的名字在项目发起人中赫然位列榜首。吴虹,双牌县明德小学的一名普通女教师,文静、清新、阳光,但她用爱温暖留守学生的故事却在小城里广为流传。2012年,吴虹光荣地成为了“微益中国”公益服务的志愿者,开始了她为留守学生的爱心跋涉。吴虹用爱敲击键盘,用心诉说故事,一次又一次打动了爱心世界里的人们,两年里,她为留守学生申请资助项目65个,它们中有衣服、裤子、鞋子、蚊帐、书籍、书柜、扩音器等,折合资金数万元。她申请物品的数量及金额在全国上万名教师志愿者中高居第一,吴虹被评为“微益中国”优秀教师志愿者、永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吴虹用真诚和爱心打开了“微益中国”,打动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她的项目,资助她的学生,她的心血和汗水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如今,吴虹又开启了湖南电台《为他而战》的公益平台,为更多的贫困学生争取所需物品。吴虹的爱心行动如清泉般流淌,她的爱心故事如春雨般传播,她用爱心为留守学生架起了美丽的彩虹之桥!
教师之家
用心灵育人——唐科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来自乡村教师之家的唐科在六兄妹排行老大,他是第一个继承父业走上教师岗位的,在家人的熏陶下,他们兄妹六人中,有五人在教育战线奋斗过,而今,他和家人组合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师家庭。唐科从19岁走上讲台,从片小到村小,再到中心小学;从民办到公办,再到副校长;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28年的从教之路,他一步步走来,几经风雨,历经坎坷,为了山区的孩子,他一直在坚守。面对乡村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别人选择放弃的时候,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面对乡村学校艰苦的工作环境,别人选择离开的时候,他还在辛勤忘我地耕作。因为这里承载着父辈的寄托,兄妹的企盼,家长的关切,学子的希望。他说,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也就选择了平凡和艰辛,选择了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每当他看到山里孩子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想起家长们每一次见他到校时的热情,他对自己所衷爱的教育事业都是由衷地自豪。可是,对自己的家庭,他是有亏欠的,身为幼师的妻子一人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对父母的照料,他没有尽心,对孩子的教育,他没有尽力……他将自己融入质朴可爱的乡村教师队伍中,用执着与追求换取山区孩子不一样的明天。
美丽声音
教学新秀——蒋微微
2005年7月,蒋微微凭借扎实的功底和不懈的努力,通过了筛选、考试,成为双牌县教育战线第一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此后,她多次肩负起我县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的重任。蒋微微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14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她的语文课堂彰显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她的教学设计从来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独辟蹊径,她追求生动的、生活的、生态的语文课堂,让语文学习情趣丰满、理趣盎然,既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又能让学生领悟立身立言之道。由于创意新颖,她的课堂风格成为了众多年轻教师争相学习、模仿的对象。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成绩斐然。2008年,她在贾志敏、薛法根等名师的引领下,接触了更多前沿的语文教育信息,她开始研究课堂,坚持写教学反思、教研论文。在且教且学、且读且思中,她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在省、市、县多次获奖,而她也化茧成蝶完美蜕变。2010年,蒋微微代表双牌县参加永州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获得了特等奖,2011年4月执教的《想别人没想到的》被评为县级示范课,2011年,9月她被聘为“双牌县首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2013年9月被聘为双牌县“首届学科带头人”。蒋微微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中成长为双牌县的教学明星,她用闪亮的智慧和辛勤的耕耘,让我们更满怀希望憧憬着双牌教育的美好明天!
大山之子
课改先锋——熊祥柏
1995年,熊祥柏从师范学校毕业,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城镇学校工作,而是毅然回到了养育他的大山深处。他在何家洞中学一干就是19年,扎根山区,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生长在大山,奉献在大山,他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并在全县率先进行课改,把何家洞中学建成了永州市课堂教学改革样板校。多年来,何家洞中学的教学成绩在全县一直稳居前列,何家洞的学生很少流失到外地甚至县城中学读书,学校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吸引了别的乡镇的孩子到这里读书,因为这里有他们信任的教学质量,有他们信任的最敬业的老师。“百善孝为先”,熊祥柏有一个终身难忘的遗憾,他年幼丧母,父亲一手倾心培养,可是,在父亲弥留之际,他却为了不耽误毕业临考的学生,坚守在讲台上,等他步行几十里赶到家时,父亲已与世长辞,连让父亲看自己最后一眼,让自己聆听父亲最后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得到。30岁结婚,35岁夫妻才有了可爱的女儿,如今夫妻俩以校为家,没有自己的房子,小孩读幼儿园都是寄住在别人家里,每到深夜,想起孩子,他心中的酸楚和愧疚之情难以言表。他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养育他的大山,用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山外的高峰。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在大山深处,在三尺讲台,描绘自己的精彩青春,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幼教强人
巾帼不让须眉——卿海花
2011年8月,卿海花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和同事们的好心劝阻,只身一人来到茶林乡中心小学,在一片狼藉的荒草丛中,她克服了资金不足、招生不利、师资短缺等重重困难,建起了双牌第一所公办幼儿园——茶林幼儿园。回想当初,她说“我常常在睡着后突然醒来想着第二天要做的事,担心自己会忘记,又起身记在日记本上”。她与同来的两位老师,白天与建筑工人一起干着搭电线、接水管、拔荒草等体力活,晚上又不顾白天的辛劳踏着夜色,找乡里和村里领导汇报工作,还要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协调关系、招收学生。兴建中的茶林幼儿园常常处于断水状态,为保证第二天搞建筑时的所需用水,每天晚上她都要在黑夜里打着电筒,上山接水管引水。一天下来,超常的劳动强度令她苦不言堪,但是,她没有低头,没有退缩。2012年9月,卿海花又担负起创建泷泊镇中心幼儿园的重任,在没有任何基础条件的情况下,她再一次经历了建园前的重重困难,为幼教事业倾注满腔热忱,打造出双牌县硬件设施最好的公办幼儿园。今年,卿海花又主动请缨托管了泷泊镇九甲村、良村、五里牌乡田洞里村三所村级公办幼儿园,走出了幼儿教育集团化经营的路子。教育的真谛是爱与责任,在这种担当中,卿海花用耐心、细心、恒心汇聚爱心,沁入孩子们的心田,让每一棵幼苗都能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林大立
林江,被人戏称为“双牌的西藏”,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信息不通。1963年5月林大立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农民家庭。17岁那年他放弃了到乡政府工作的机会,毅然地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山村学校,当上了普通的民办教师。他先后被分配到5所村小、片小任教。在一师一校的环境里,他既是校长又是所有学科的任课老师,再苦再累,他都咬紧牙关挺了过去。学习转正后,他又主动要求回到生他养他的大山深处——林江中心小学任教。这时的他,倍加珍惜三尺讲台,决心扎根家乡,因为他知道,这里的孩子更需要他。在教育教学中,他用全部的爱去塑造孩子们纯洁美好的心灵,用真心去和孩子们平等地交流,真正地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化和引导他们,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灯塔。但是,对妻子、对家人他是愧疚的,2005年大儿子在车祸中摔成了重伤。仅仅十多天,他的头发全白了,事情还没处理好,眼看就要开学了,身为总务主任的他,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正常开学工作,留下妻子一个人在医院陪护儿子治疗。在儿子长达四年的后续治疗中,前后花费医疗费30余万元,但他从未向学校或上级提出过任何要求,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他把生活的艰辛埋在心中,工作却一如既往的认真。他是大山里长出的藏红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在漫长的34年里,用最美的姿势静听花开的声音。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蒋政善
在学生眼里,他们的班主任是这样的:他不苟言笑,对学生,对教学,从不松懈,一切从严抓起。高中三年,大家没有见他休过双休日,也没有寒暑假,每天都陪伴在学校。不管寒冬还是酷暑,他都是最早到办公室和最晚离开办公室的那一个,从学习到生活细致周到地关注着大家。
这就是双牌二中的优秀班主任蒋政善老师,陪伴无数学子奋战过高考战场上的恩师。2004年8月,蒋政善开始了他的高中班主任工作,他的班级管理信念是“实现梦想,一个都不能少”。学生的进步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学生的成功就是他最大的幸福。2007年、2010年高考,他和他的班级屡立战功,一次次的刷新纪录。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默默奉献着自己,铺就梦想的奠基石,收获耕耘的喜悦。2014年高考,他的高三272班总共41名学生,有39人上线,一本、二本上线率达95.2%,是双牌二中所有高三班级中考得最好的,为学校的高考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高考成绩揭晓的那天,闻知272班的高考佳绩,这个平时沉默寡言、埋头苦干的硬汉子喜极而泣,那一刻,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得到了完美的宣泄。他从不认为自己有多崇高,他的口头禅就是“吃良心饭,做良心事,问心无愧就行”。一路走来,在他每一个看不见的脚印里,都有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中更有他对教育事业执著的乐趣,现在,他和他的同行者们又一次开始启程,用毕生的汗水和辛勤去铸就一个个学子的精彩人生!
老骥伏枥
老当益壮——卿佑豪
没有高大挺拔的身材,没有妙语连珠的幽默,没有磅礴震撼的气场……看到卿佑豪老师的第一眼,你会说,“这是一位老教师”,是的,他从教35年,年满58岁,即将退下三尺讲台。但是,走进他的课堂,你找到的却是神采飞扬、激情满怀的“年轻教师”的风采,操作娴熟的电子白板教学,自然流畅的课堂教学语言,思维缜密的数学教学过程,你会瞬间明白“心态决定年龄”是硬道理。如果你问他,“你幸福吗?”他一定会回答,“跟学生在一起,我永远是幸福的。”因为学生,他有过坚决的人生选择,1992年,业务能力强、思想表现好的卿老师被选调到教委工作,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离开乡村进入县城的大好机会,可他却不是这样想的,县城工作期间,离开了学生,他茶不思,饭不想,像患了重病一般,脑子里想的全是学生。两年后,一个个让他魂牵梦系的学子将他再次召唤回了家乡的尚仁里小学,他聆听内心真实的声音,找到了人生的幸福之路,他要做幸福的乡村教书匠。卿老师常说:教育学生,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个样。他用自己的行为感染着他人、影响着他人。他多年照顾五保老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同帮助老人的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他的课堂生机勃勃,效果突出,精美直观的课件制作,激励着青年教师加倍努力。前几年,孩子们为卿老师在县城里买了新房子,还给他买了一台小车,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卿老师夫妇却只在新房子过了一个新年,就带着牙牙学语的孙子又搬回了学校的宿舍,以校为家,跟学生在一起,他的生活才更有活力。无论何地,无论何时,他永远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照亮着莘莘学子前行的道路,他永远是太阳下最美的太阳花,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诠释着自己的阳光人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