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我市双牌县最南端大山区的理家坪乡中心小学,有一位身型瘦小的青年教师,他用单薄的肩膀挑着7份沉甸甸的工作:学区教导主任、毕业班班主任、数学教学、“两督”资料员、教育资源网应用管理员、学籍系统管理员、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资料员。他把所有的爱都放在学生身上,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不管多难、多累,没有半句抱怨和牢骚,就像一根压不弯的扁担,沉稳地把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默默地挑起。压力与动力俱在,动力与成绩并行。连年来,他所带班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第一,两次被评为“全乡先进教育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乡优秀党员”,连续两年获双牌县人民政府嘉奖,连续两年在省继教网举行的远程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省级一等奖1篇,市级三等奖1篇。他名叫唐荣华。
既然选择了远方
就风雨兼程在唐荣华的办公桌上压着一句座右铭——“既然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这是他对自己的勉励也是扎根异乡奉献青春的缩写。2008年,唐荣华从湖南科技学院数学系毕业,考起了双牌县的公办教师,被安排到离市区相对较近的麻江乡学校教初中数学,当时深感庆幸——离老家零陵珠山不算太远,没有安排到该县理家坪、上梧江等偏远山区学校。第二年,大学女友为了他放弃了家乡广西的“铁饭碗”考起了双牌县特岗教师,岗位却在偏远的理家坪乡中心小学。“女友远离家乡来到双牌就是把一生的幸福都交给了我,不管理家坪乡有多偏远,路有多难走,条件多艰苦,我必须去。”他二话没说放弃中学教师岗位、放弃已经熟悉的工作环境、放弃离家相对较近的地理优势,毅然向县教育局申请调到离家更远、工作更苦、条件更差的理家坪乡教小学。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两个人用青春相约:选择远方,选择相守,选择教书育人。于是他们一起在距县城130里、距老家300里的偏远乡村小学扎了根、安了家。
他把“烫手山芋”
稳稳接住2009年,学校教导主任岗位空缺,无人愿意接手,大家都清楚这是一只“烫手的山芋”,上了手还甩不掉。该校学生多、条件差、班额大,摊子也大,教导主任岗位的工作量特别大;学校班子年龄老化,教导主任的工作还必须要做到不分内分外;学校老同志多,工作难以安排,得罪人是家常便饭;学校年轻教师少,教导主任往往还要兼任班主任和主要学科教学。对于这样“累死累活不讨好”但责任重大的岗位,学校领导认为必须选一个“受得苦、吃得亏、干得好”的同志来干,经过反复斟酌考虑,最终一致认为唐荣华同志最合适这个岗位。在领导谈话的时候,他的回答朴素而坚定:听从学校安排,努力干好这项工作。接到“烫手的山芋”后,一个1300多人的学校,所有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都压到了他一个人的头上。由于骨干教师缺少,他和妻子两个人都担任班主任,带毕业班。为了减少一些老同志的课时,夫妻两个带头多兼课,每个人周课时高达20多节!他一边抓教育教学管理,一边抓班级管理还要一边抓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量之大、任务之重可想而知。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就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到了周末还要占用休息时间在办公室里梳理上一周的工作,思考和安排下一周的工作。由于还兼职令人望而生畏的资料员工作,他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备课、整理资料到深夜;双休日其他老师开展各种休闲活动,带着孩子嬉戏,可他却在资料室废寝忘食一忙就是一整天。2013年双牌县申报“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实验县”,作为全县最大的农村学校,暑假期间要整理的相关资料特别多。可是学校没有人愿意冒着炎炎酷暑到学校加班整理资料,他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接下了这项任务,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学校,在空荡荡的教学楼里默默地加班一个多月,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工作。就这样,因为工作,因为对自己工作岗位的那份强烈的责任感,小两口以校为家,两年只回广西一次,一个学期回零陵老家一次。
他爱生如子
亲如一家2011年,小两口有了爱情结晶,虽然住在学校低矮简陋的小房间里,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这种幸福,繁重的工作任务压头而来。由于学校长期缺编,妻子只休了不到三个月产假就上班了,而且由于多方面原因,孩子在学校没有老人帮忙照看,两口子必须一边忙于工作一边抽空带孩子。遇到两人都有课的时候,就只得委托学校没有课的老师帮忙带着哄着,往往等到下课,孩子已经饿得哇哇大哭。渐渐地,他俩的孩子成了全校老师的孩子,大家有空就轮着照看,带着玩,孩子饿了就喂点东西。在全校老师和家属的关心下,孩子吃着“百家饭”一天天长大。虽然自己的孩子忙着照顾不过来,但是班上的学生他却照顾得无微不至,哪个学生家里困难、哪个学生身体不好、哪个学生思想情绪有波动等等,都了如指掌。因为学校寄宿条件差,夏天天气热、蚊子多,而很多学生都没有蚊帐,夜夜遭受蚊虫的叮咬。他看到这种情况,一面自费买来蚊香和灭蚊剂给学生宿舍灭蚊,一面通过各种渠道,呼吁爱心人士提供帮助。在他的努力之下,为全校没有蚊帐的寄宿学生募集到了130多床蚊帐,让远离父母的孩子们晚上安然入眠。由于很多寄宿学生离家太远,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一个星期只洗一次衣服,特别是夏季来临,身上更是气味扑鼻。他没有任何嫌弃之意,让学生把衣服都往自己家的洗衣机里送,保障班上的寄宿生都能穿上干净舒爽的衣服。由于他亲情般的悉心关照,孩子们对他视若父母,有什么困难都主动跟他说,有什么好吃的总要给唐老师留一份。一到春天,上学路上孩子们总要扯上一大把青脆的嫩笋送给他。很多孩子毕业了,假期一回来,总要到他们家里来看望看望,拉拉家常聊聊天。学校的一些老教师评价说:“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什么是爱生如子,在他们的学生身上可以见证什么是尊师重教。”时间一晃而过,唐荣华夫妇在偏远山区学校已经工作了6个年头,孩子也有三岁多了,他们习惯了学校条件的简陋,习惯了工作任务的繁重,也习惯了清贫的生活,内心那份平淡的幸福和满足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深体会。他们像学校周围那一株株盛开的野菊花,扎根山区,耐寒耐压,不畏困苦,不负青春韶华,放射出清香与甘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