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贵在“实”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柏劲松

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在“实”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听实情、出实招、干实事、见实效,才能交上一份让上级放心、群众满意的满意答卷。

一、听实情,摸清群众企盼。党员干部要深入深入基层,可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全面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忧。“望”,就是察看群众的脸色,体会群众的冷暖疾苦,回应群众的关切期待;“闻”,就是倾听群众的呼声,倾听群众的真话实话牢骚话;“问”,就是询问群众的需求,了解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切”,就是把握群众的脉搏,找准解决问题的“处方”。

一是聚焦“四风”听民声。我们要做到五个“着重听取”,即着重听取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着重听取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是否彻底,出现了哪些违规现象;着重听取在哪些方面出现了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造成了什么后果;着重听取群众最需要我们解决的哪些问题和难题;着重听取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反映。通过听取民声,切实找准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对策。二是聚焦服务访民意。

“问政于民”方能政令畅达凝聚民心;“问需于民”方能冷暖入微体察民情;“问计于民”方能群策群计集中民智。我们只有实现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同步提升,才能为群众谋福利、让群众得实惠,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三是聚焦难点解民情。在调查走访中,要全面了解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诉求,特别是要重点掌握群众反映最多的难点问题,为以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打下基础。

二、出实招,提高办事效率。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最关键的就是要有过硬的举措。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解决有人管的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带着问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收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民声,以服务的热心凝聚党心民心,以优良的作风带动政风民风。二是资金落实到位,解决有钱用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如上级拨款、单位筹款、银行贷款、个人集资、企业投资、股东出资、争项争资等。三是措施落实到位,解决如何干的问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干事,事事处处找事干。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在关键的、重要的环节,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遇到坎坷和问题,要掌握新情况,采取新措施,亮出新招式,创造新业绩。

三、办实事,融洽干群关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干部树立形象,关键在干,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干成事,良好形象自然也就树起来。一是尽心办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我们每个人都要抢抓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干好工作、履行职责,做到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法办、份内的事尽快办。二是热心办妥群众反映的事。群众的事无小事,要坚持以民为本,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置,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站在普通老百姓与群众的立场、角度想问题和做决策,坚持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和条件最成熟的问题抓起,从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做起,从群众受益最直接的的事情干起,多想民生之策,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三是细心办实关乎民生的事。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文化生活、环境保护等现实难题最为关切。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最大限度地用在发展和民生的急需上。

四、出实效,促进社会和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发展上水平,在反“四风”和为民务实清廉上取得实际成效。一是干部受教育,作风有大的改变。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亮短揭丑,真正对自己来一次思想上的大排查、大扫除。坚持从群众利益、群众位置、基层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决策、定政策、搞管理、抓工作。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即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政治定力、严明党的纪律、勇于担当奉献、敢于坚持原则、实现规范有序上下功夫,着力在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着力在聚焦解决“四风”问题、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着力在为群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心中。二是群众得实惠,生活有大的改善。我们要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的幸福作为第一目标。要找准影响科学发展的“症结”,找准老百姓最期盼、最关注、最紧迫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利益问题。积极推行“现办、立办、合办、交办、联办、督办”制度。在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工作技能、优化经济环境、增加资金扶持、提供发展平台等方面,制定新的政策、采取新的举措,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是发展上水平,面貌有大的改观。我们要不断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作者系永州市林业局研究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