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生理发育快,心理成熟也处于关键的阶段,他们对于大量的理性知识,会觉得枯燥、乏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对于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感性知识,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和他们切实相关的事情。因此,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身边触手可得的教学道具演示一些简单的地理实验有时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一、用雨伞演示地球运动方向的实验
在地理课堂演示实验中,由于教学地球仪大多体积较小,很多的演示实验不便于观看、效果不佳,体积较大的又不便于携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际上很多的时候都放弃用地球仪做演示实验。缺乏实验探究的地理课堂,自然也就缺乏那种韵味了。生活中常用的雨伞,不仅容易获得,更是因为伞面多呈弧形或半球形,而且伞面也较大,如果用雨伞取代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能达到很好的演示和观察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演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时候,事先要说明:撑开的雨伞就是地球表面,伞柄就是地轴,伞面上的中心顶端(伞帽)和伞柄的底端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老师或者学生只要使雨伞按自西向东的方向连续转圈,就可以暗示其他的学生觉得自己是在地球的一个极点上空俯瞰地球自转,并要求这些观察的学生说出看到的雨伞的转动方向是呈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保持这个旋转方向不变,转动雨伞者转身180°,就可以让观察者“飞到”另外一个极点上空去俯瞰地球的自转方向了,两次的观察结果表示,在北极上空俯瞰时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俯瞰时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这个演示实验中,雨伞的转动幅度很大,学生的感觉也很明显,而且要是碰上很多同学都有雨伞的时候,还可以让大家都转动起来,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充当演示者和观察者,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是很高的,能够很好地起到演示的效果。当我们用这把雨伞来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方向时,持伞者只要将不断自西向东转动着的雨伞放低,按自西向东的方向较慢地走完一个圆圈,让学生从北极上空俯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就可。二、用扳弯的小木棍演示地质构造的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地质构造中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学生难以理解,老师们常用的方法是拿书本挤压弯曲来演示,学生也能观察到褶皱和岩层的现象,但背斜顶部受侵蚀成谷和向斜槽部受挤压成山,断层错位的现象无法观察到,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我选择了用扳弯的小木棍演示地质构造的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用手轻轻水平挤压小木棍,让木棍呈现弯曲(没有断)。继续用力,然后让学生推测是木棍上面先断开还是下面,学生大多都有过这种经历,都会说是木棍上面先断开,再用力,小木棍上面爆裂了,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木棍上面先断开。这样引导,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作总结,规范答案。(小木棍弯曲时,上面的纤维受张力作用,被拉断了,下面的纤维受挤压作用,不会断裂。)接着说明地壳运动时,岩层就像小木棍一样也同样受到这样的张力和挤压作用,并在黑板上画出褶皱示意图,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的,一般成山,顶部易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一般成谷,槽部因受挤压作用,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山。然后又拿出刚才的小木棍,让学生推测如果继续用力,小木棍会怎样。学生毫不迟疑的说会断开。我一用力,果真如此。并让两截木棍一边向上一边向下作错位运动,及时总结,岩层受力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这叫断层。经过这样的演示,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地壳运动对岩层形态的影响了。三、用煮熟的咸鸭蛋说明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类一直对此充满好奇。如果能钻入地下,来一趟穿越地心之旅,会看到哪些奇景?无奈迄今为止,还没有那么一种装置能载着人类,进入地球内部去看一看,所以,人们常说“上天容易,入地难。”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有关这些地球内部的知识,由于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掌握,经常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成为教学上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科学家们根据无数次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态的分析,证明地球内部有圈层状的特点,由外向内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之间就像咸鸭蛋分为蛋壳、蛋白和蛋黄一样。我们可以利用煮熟的咸鸭蛋来反映出地球的内部圈层。让我们一起解剖熟咸鸭蛋:蛋壳代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壳,其物质状态为固态;蛋白代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幔,煮熟的蛋白也是固态的;蛋黄为地核,品质较好的咸鸭蛋的蛋黄外面包裹着一层蛋黄油,物质状态为液态,相当于地核的外核,而内核(蛋黄)则是固态的。
地理教学是非常需要想象力的,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而我们有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材具就能达到此目的,地理教师只要稍微动一动脑筋,我们就一定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许多优良的“教学工具”,让学生从中发现地理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系第三中学教师)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