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进状元村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李福生

四月的一天,下午三点多钟,

没有太阳,

没有雨,

风儿还是暖暖的,很好的天气。我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

去参观名闻遐迩的秀水状元村。

车在村边的房前停下,一下车进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漫过桥下的石头,几只小鸟在欢快地洗刷着羽毛。小溪靠村的一边修饰得很平整,而对岸都是一些很随意躺着的青石,参差不齐,看样子年代很久了,村民说唐朝以前就是那个样子了。沿着小溪往前走不了一百米,便可见一棵古树像龙一样弯着粗大的身躯从小溪的对岸飞过来,旁边立了一块石碑,碑上雕着与树一样形状的龙,上书一个“龙”

字,“龙”头在坪子上空昂着。村民怕树断掉用木桩把“龙”身撑着,顺着“龙”头往前看,可见一座古祠,上书“毛氏宗祠”,“

状元及第”。

古祠的后面是一座石山。石山很像一个大姆指,没发现山上有土,一些绿树却倔强地从石缝中长出,坚定地奉献着自己那点绿。走进祠堂,发现右边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状元毛自知简介”,

说的是状元的优秀事迹,他是南宋宁宗皇帝钦点状元,并被诏封为承事郎,他也是当时的抗金明仕。再往前走就是状元楼,楼前有一小平台,上面燃着“钱”纸与香烛,村民说那是游览的人烧的,每天都有。里面便是状元毛自知的塑像了——潇洒飘逸。我连忙买来“钱”纸香烛,在案前行了三拜之礼,心里默默祈祷:儿子要听话守纪、勤奋学习。走出古祠,可发现小溪的另一边不再是青石,而是页岩,像一本本书叠在对岸,似乎告诉人们里面记载着这个村的悠久而又光辉的历史。继续往前走不了五十米,又见一毛家宗祠,我很奇怪,问村民怎么一个村有两座毛家宗祠,他说这是一个大村,各有各的祠堂,这座祠堂里有三座塑像,其中一个是武将毛炳,另两位则是进士。从祠里出来,没走几步就见路边有两根长方形的石墩,每根石墩上凿有两孔。右石墩上刻“恩科毛发可”

左石墩上刻“大清乾隆庚寅立”。

据说这是古人用来拴马的。

再往前走近五十米可见一座三层高的凉亭,一条小江由上蜿蜒流来在亭边与小溪激情相拥。亭子里面写着佷多字,都是毛焕等进士激励后人的名言。站在亭子的最高层可见江水水濯沙清,江中鹅鸭戏水,堤上牛羊欢跳。江边一个个村姑在洗菜洗碗,旁边的农田里有几个劳动者在耕作。往左看一个宠大的古建筑群飞檐翘角,尽收眼底,并时不时地传来几声幽巷中的犬吠。往右看,可见江边睡着一些面包似的小山,春天把毎座小山染得苍翠葱绿。再往前看一座像画廊的桥似彩虹横在江面。再往远处眺望,江水与小山依偎成矇矇胧胧。“啊,好美的田园画”,

我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表姐夫妻俩说他们也有同感,这可能就是秀水村村名的由来吧。踏着青石再往前走,左边有一字牌,上书:“状元故里,古戏台,千年古树”

由此进。顺着提示,弯弯曲曲走了大约一百米,就见四棵古樟树站在面前,其中一棵树都空心了。树的旁边是一个大坪子,坪子的一旁有一戏台,柱子的漆已所剩无几,显得有些苍痍,这真的是座古戏台。古戏台的对面一个头发苍白的老者戴着眼镜在看书,从老者旁边经过又见旁边有一祠堂,上书“进士堂”。

走进堂里,可见两边有二十几位画像。都是唐宋元明清的进土或当年举国公认的几位神童。堂的正中央放置着很多牌位。我站在牌位前,心里似乎谛听到进士们在评书说道,谆谆教导之声不绝于耳。

我看着那些进士的简介,心里非常疑惑:这个村怎么出这么多人才?从堂里出来,我问老者,你这么大的年纪怎么还看书?他说“读书荣身”是他们宗族的思想,“好读书”是他们祖辈流传下来的习惯,“意志艰强,勤奋学习”是他们的村风。老者告诉我现在他们村出的博士生、名牌大学生数不胜数。我终于眀白了这个村为什么能出这么多人才了。更明白状元楼后面石山的寓意了,那是状元伸出来的大姆指,他在赞赏那些倔强的树。他在告诉人们,哪怕你是棵树,是棵长在崖缝里的树,你都要坚强地给人们带来一点绿。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