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南省
永州市
科教
文章详情
炒米汤,喷喷香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卢兆盛汤,作为菜肴中极其普通的“一员”,在日常餐饮中,我们随时都可以烹制或者享用。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酒店、餐馆宴请招待客人,还是自家人平时一日三餐,汤,可以说很少“缺席”。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汤的做法与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品位和档次也更有条件去讲究了。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年头,寻常人家吃饭要想喝个像样子的汤,委实不太容易,在我乡下老家,则更为不易。那时候,老家人家家户户口粮都不够吃,菜也一样,生产队分给的自留地实在太少,人均不过二三厘地,种不了多少蔬菜;而每家养鸡也不过三五只,平时攒下的鸡蛋大多用来换了油盐。菜不够吃,只好汤来代。因为蔬菜少,一些极平常不过的诸如咸菜汤、酸菜汤之类的农家菜汤,也就很难见面,而炒米汤,却可以说是餐桌上“亮相”最多的“常客”。不知从祖辈哪一代开始流传下来的炒米汤,原料也就三样:大米、食盐以及水。做起来很简单。锅烧热后,放油,之后,扔进一把米,小火翻炒,将米粒炒至微黄,香味出来后,再加水,烧开即可。如果能在汤出锅时撒上一小撮葱花,香上加香,那将是不可多得的享受了。漂浮着一层微黄炒米的汤面上,有了绿绿葱花的零星点缀,汤的“颜值”自然也就上了一个档次了。不过,这种待遇,一般都是家里来了贵客才会碰上。其实,更多的时候,炒米汤是没有油的——做菜都缺油,烧汤也就更加舍不得放油了。通常,米粒放入锅里后,直接干炒,所以烧出的汤,是看不到半点油星的。如果没有加入炒香的米粒,这样的汤,说白了,也就是一锅盐开水罢了。不过,在那缺吃少喝的年代,如果有一锅炒米汤,多少可以化解餐桌上的一些窘迫,甚至说它解决了有饭无菜或人多菜少造成的燃眉之急也不为过。盛一碗饭,舀两三勺汤,汤泡饭,饭泡汤,三下两下,肚子就算填饱了。炒米汤固然很香,但经常喝,喝多了,味觉和嗅觉也就麻木了。长年累月难得开一次荤,肚子里没有一点油水,所以,不论大人小孩,总是才刚刚过了年,就巴望着下一个年快点到来,因为只有过年,才可以好好地吃几顿有油水的饭,才可以暂时告别一下喝腻了的炒米汤。记得读小学时,班上有几个家里吃“国家粮”的同学,他们平时吃饭很少喝炒米汤,即便有时菜不够吃,还可以蘸些酱油拌饭。为此,他们常常在我们这些农家孩子面前炫耀:“酱油拌米饭,好吃又好看。”我们心里虽然恼气,但,那又有什么用呢?想象着,那金黄的酱油伴着白白的米饭,一定是油亮亮、香喷喷的,味道肯定美极了!多少次,我嘴里咽着口水,心里暗暗发誓: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吃上“国家粮”,不再喝炒米汤,不光要吃酱油拌饭,还要吃猪油拌饭!多年后,梦想终于变为现实。自己果然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国家粮”。只不过,酱油拌饭,倒是一餐都没吃,因为再也用不着这样吃了。随着日子的好转,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菜肴也越来越多了。而喝腻了的炒米汤,也渐渐淡出了老家人的餐桌……不过,或许是因为肚子里储存的油水过多,喝多了这样那样风味各异的汤,我不时怀念起儿时在老家常喝的炒米汤。自己试着做过几回,但总觉得味道比老家的炒米汤差多了。上次回老家,我提出想喝炒米汤,父亲笑着说:“以前还没喝够啊?”而在厨房里忙活的母亲呢,似乎好像早就知道儿子的心思,接口道:“想喝就喝呗,娘给你做。”喝着久违了的喷香的葱花炒米汤,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当年。现在喝的汤和那年头喝的汤,原料没有变,但味道却变了,变得更醇了,更美了!这其中的奥妙,应该不仅仅是因为放了足够的油,也不仅仅是因为撒上了满满的葱花……看似平常的炒米汤其实并不平常。在老家人昔日的餐桌上,它们肩负重任,功不可没;在老家人过往的菜谱上,它们绝对会永远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