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守护母亲河——我市干群保护湘江源走笔

2022年0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千里湘江,源于永州。世界水稻在这里起源、瑶族在这里发源、人文始祖舜在这里安寝、理学鼻祖周敦颐在这里出生。

可是,永州市民曾对湘江有过一段灰色记忆:生活垃圾漂浮在河面,无证小纸厂污水直排入江,一些工厂存在重金属污染。

然而,如今,这些场景已慢慢远去。

在两个月前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报告中评选出中国幸福城市二十强,永州成为湖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日前,笔者探访幸福之源,发现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人民群众能呼吸清新的空气,饮用洁净的水是永州市入选幸福城市的重要原因。

“永州的幸福感和湘江分不开”

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翠竹满山,溪水甘甜。这是日前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一类水质的源头水伴随潺潺之声在群山间曲折而下,水是清的,捧起来是香的,喝下去是甜的。当地老百姓说:“我们这地方不富裕,但却有珍贵的好山好水。”

源头水顺山势而下,从涓涓细流变成了湘江干流——潇水,潇水奔流不息,行至永州与湘水交汇。来到这座山水之城,只见天空蔚蓝,空气清新。再行至湘江岸边,发现江水清澈,江面已与天空相映成蓝色。当地人得知笔者是从外地过来,乐呵呵地说:“好好感受一下永州这座幸福城市吧。”

“永州的幸福感和湘江分不开。”在江上驾船的老人边摇着船桨,边和笔者聊了起来,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在他印象中,潇水一直都是特别清澈的,从河面上远远看去,廻龙古塔和老浮桥静静陪伴着潇水,两岸绿树延绵,十足一幅山水画。但在前些年,漂浮的生活垃圾、造纸厂极臭的污水、肆意游荡的挖沙船,打破了这和谐的画面。

值得老人家高兴的是,现在这些都已经消失。在城区的湘江两岸,已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风光带。“上岸之后,我有时还会和老伴到江边散散步,吹吹风。”

“源头百姓都没保护意识,那还有谁会保护?”

她的山水绿波,荡漾着湘江最美的一段;潇水和湘水交汇的苹岛,催生了“锦绣潇湘”。

“上游这么好的湘江水,我们有责任去好好保护。”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长辛春生说,去年从永州流入衡阳的湘江水,有11个月达到二类标准,这与近年来持续的污染防治工作分不开。

2013年,我市对29家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对12家企业实行停产整治,关闭小造纸等非法企业22家。到2013年底,全市涉重金属企业已由2008年的77家减少到32家,六类重金属的排放总量较2008年削减65.6%。在湘江发源地,蓝山县紫良瑶族乡乡长杜静曾说:随着湘江源头在蓝山的名声越来越大,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平时滥砍滥伐,烧木炭毁林的现象没有了。山脚下的村民赵礼旺说:“我们作为住在湘江源头的百姓,都没有保护这里生态环境的意识,那还有谁会保护?”

前不久,笔者来到冷水滩区黄阳司镇。2002年,有人在此租赁老厂房办化工厂,超标数倍的铅、镉等重金属随着污水流入湘江。值得高兴的是,这家化工厂已在去年被关停。在原来的排污口旁边,早已没有污水流过,下面的江水较为清澈,江边油菜花开得正艳。

冷水滩区环保局副局长鲁解平说,近年来,他感受很深的一点是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虽然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我们的压力会更大,但最重要的是,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湘江才会越来越清。”

“我希望记录越来越干净的过程”

唐伟松,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潇湘”永州站成员。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他或许更喜欢“湘江守望者”这个称呼。他已在永州的湘江边“守望”3年,每年投入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平常,他和其他志愿者会带上检测包,去永州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和自来水取水点检测水质,这种常规检测他们每月都会进行3到6次。做了几年环保之后,唐伟松等人发现,在湘江永州段,城区干流旁边的污染行为较少,反而在农村地区的支流旁边比较多,小作坊式的工厂粗放排污、养殖企业的粪水直通河流、农药瓶、生活垃圾被直接扔在河里。

“小支流就和毛细血管一样,问题多了,肯定会影响整体。”今年,他们决定沿着零陵和冷水滩两区的支流排查污染源,并沿途进行宣传。因为大部分河岸都无法行车,他们只能徒步行走,“也就200多公里,我们可以走完。”今年2月,他们在零陵区富家桥镇走访排查时,发现一个小纸厂粗放排污,便立即将情况反映至永州市环保局,不久后,这家小纸厂被关停。

唐伟松说,每次走访、检测,他都会用笔记下相关情况,并拍下照片,“持续10年或者20年,我希望自己记录的不是污染,而是湘江越来越干净的过程。”

“能生活在你的源头,我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守护好你,是永州儿女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永州人已经认识到湘江源头生态的重要性,而且正在为母亲河的美丽付出努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