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林)题记
这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山水之城,这是一座绿意流淌的园林之城,这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潇湘源头,放飞绿色希望;古城永州,尽享宜居之乐。
在湖湘大地,有这样一方绝佳之地,唐代文豪柳宗元初到这里,发惊喜一叹:“欸乃一声山水绿”。北宋著名诗人陆游高声吟咏,“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是对永州这幅山水画卷的精彩描绘,更是永州从古至今绿满大地的真实写照。
永州,古称零陵,因潇湘合流,雅称潇湘。母亲河据此从容北去,让永州发轫为湖湘文化之源,永州也是中国道德文化、瑶文化、楚文化和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永州全境依水成型,依山就势,铺展开一轴天高地阔的写意画卷。全市辖11个县区,总人口627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9.67平方公里,人口45.45万。
在城市,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面对都市的喧嚣、浮华与快节奏,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回归宁静,回归山水的安逸与幽静,对于自己居住、生活、工作的环境会越来越重视。
“国家园林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被视为一座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自1992年国家确定第一批国家园林城市名单,至今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获此称号。
“园林城市”不仅仅反映着城市的绿化、美化水平,还是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体现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平衡性,不仅要求强化生态理念,更重要的是必须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只有各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目标。而且,绿地系统还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宜居水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科学赶超、开放崛起的同时,始终注重城市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先后获得湖南省级卫生城市和全国幸福城市荣誉称号。2011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把永州建成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城市的重大决策。
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将创建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拉开了新一轮城市绿化建设的大幕。
资金投入,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关键。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三年来,累计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10亿余元。实施了声势浩大的50万株大苗进城工程,启动了一批新建公园和小游园建设,完成了湘江风光带、永州大道景观带、潇湘公园改造、朝阳岩公园改造、滨江广场改造等绿化重点建设项目30余个。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的永州,天更加湛蓝、水更加澄碧,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经2012年底遥感测试,我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864.7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2103.6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320.42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1.91%、36%、7.32㎡,其它创建指标也基本达到省级园林城市考核标准。2013年,我市继续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经自查,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三大指标已分别达到了32.25%、36.81%和8.27㎡。园林规划,是创建工作的先导。我市立足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本着“生态健全、层次合理、特色突出、服务方便”的原则,编制了《永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纳入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实施。
同时,先后出台了《永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永州市中心城市绿化管理实施办法》、《永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绿地率管理办法》,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绿线”、“绿章”管理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确保了城市绿量随着城市的扩大稳步提升。
坚持公共绿地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服务群众生活相结合,我市大力推进公园、小游园、广场等公共绿地建设。
按照“突出地域特色、创建精品工程”的理念,对湘江风光带、滨江广场、火车站广场等公共绿地进行全面提质改造,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档次和品位,倾心打造城市亮点。新建了东山公园、柳子公园、李达公园和20余个小游园,切实增加城市绿量,基本满足了市民出行500米有休闲绿地的要求。
“我很喜欢潇湘公园,天气好的话,我都会和拳友来这里练习。这里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69岁的退休工人张宏爱好太极拳,每天早上都会来潇湘公园晨练。和他一起的,还有20多位太极拳爱好者。
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和脉络,那么道路绿化就是城市的灵魂和色彩。我市不断加大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力度,先后改造了永州大道、湘江西路、湘永路、育才路、潇湘大道等二十多条城市主次干道,大量插种花卉,引入新的树种,着力打造“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的园林绿化效果。
在高标准搞好新建和改造道路绿化的同时,还对其它道路进行苗木补植,做到见缝插绿,提高生态效益。目前,市区46条主次干道总长365.5公里,绿化普及率达98%,绿化达标率达77.8%。
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有机组成,是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中心城区以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为契机,对新建单位和小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同时,积极引导已建小区和单位进行绿化改造,积极实施破硬建绿、拆墙透绿工程,进一步拓展单位、小区绿化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绿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目前,已有零陵卷烟厂等17家单位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市国土局、恒森电力花园等近110家获得了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称号,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率达到45%以上,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生产绿地既是城市绿地的有机组成,更是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和发展私有、股份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绿地,积极引导和扶持郊区农民从事绿化苗木生产,走经营苗木产业的致富之路。先后在城市周边地区建成花卉苗圃基地和园林科研苗圃基地近20个,培育、繁殖和引进的各类绿化苗木达数百种,较好地保证了城市的绿化用苗。
目前城区周边现有各类苗圃、花圃4105亩,占到建成区面积的4.58%以上,绿化苗木自给率达81%以上。播种绿色希望,收获幸福果实。
每年植树节,我市都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绿化活动,采取共建、捐建、认养、认管等形式,发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市“五大家”领导率先垂范,每年都带领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由领导带动,群众推动,全面落实义务植树登记卡管理制度,市民履行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4%以上,成活率达到95%以上,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共建绿色家园的氛围。
中心城区现有银杏、枫香、樟树等古树名木355株。为确保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颁布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并建档立卡,不定期由园林绿化专业部门组织专家对古树名木进行跟踪观察,加强日常养护和复壮管理,指导周边居民养成保护古树名木的习惯,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城市防护绿地建设是城市安全的重要内容,建设好城市防护林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市在现有青山绿水的基础上,狠抓城市防护林带建设,初步构成了城区外环40米宽的防护林带,基本形成了城市绿化防护体系,各类防护林带已开始发挥生态功能。
我市在推进绿化建设的同时,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目前,城区环境和市政设施各项指标已全面达到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标准。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57天,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三类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污水处理率达80.5%。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和亮灯率均达到99%以上。用水普及率98%,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城区燃气普及率86%。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5.6平方米。道路机械清扫率达45%,万人拥有公交车13.6标台,万人拥有公厕4座。
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出发点是惠民利民。城市的美丽事关大家的幸福指数,只有百姓的认同和口碑才是最好的回报。“我觉得创建园林城市很好,让城市多一点绿色,多一些公园,生活在这里越来越舒心。”市民刘英说。
生态平衡,环境愈发优美。市民生活在绿树成荫、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的绿色空间,文化气息浓郁、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宜居城市,“人在花中、车在树中、城在林中”的美好愿望已悄然实现。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的诗句穿越时空,犹在耳畔。
今天,一座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新永州已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建设锦绣潇湘、和美永州的号召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永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一定会以她绰约的风姿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