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怎样才能更好地娱乐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陈平

的确,我们很需要娱乐,因为娱乐能够愉悦心声、移风易俗、善化民心,所以《乐记》才说“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从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到1990年开播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等,无不给我们的娱乐生活留下了太多的愉悦和美好的回忆。但是,自21世纪以来,我们的娱乐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娱乐到“全民娱乐”、“娱乐至死”和“娱乐时代”。然而在这个“娱乐时代”,我们却总不能像以前那样快乐了,迷失,时常伴随着我们。

迷失之一:低媚娱乐。缺乏常识的文化素养、违背伦理的惊世狂语、漫天飞舞的花边新闻、大尺度裸露的“闪亮”登场、另类怪异的包装造型、千篇一律的煽情故事、狂呼嚎叫的少年观众、以丑为美的变异审美,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忧虑。假如我们对孩子说:“孩子,这就是中国的娱乐、中国的艺术!”我想,老天爷听到了,晴天也会响惊雷。

迷失之二:商业娱乐。花钱买人投票、违背公正和公平的“霸王硬上弓”、“烂俗”的个性化营销、惊人的广告利润、一夜暴富心理的刺激与膨胀等商业炒作极致到令人恶心的地步。艺术与商业的PK,似乎总不是艺术的胜利而是商业的凯歌,艺术的贫穷与商业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谓的娱乐时代,其实是一个赤裸裸的商业时代。

迷失之三:过度娱乐。一是娱乐节目在黄金时段多频道、长时间地播出,众多青少年长时间地耗溺于此,荒废了学业事业者也不乏其人,当年《超级女声》遭部分家长们的反对,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误了孩子们的少年时。其实,早在2300多年前,墨子就有“非乐”之说。墨子否定音乐,并不是因为他自己不懂音乐或是不喜爱音乐,而是因为过度娱乐会亏夺农时,耽误治事理政。墨子说:“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时”,“孰为大人之听治而废国家之从事?曰:乐也”。二是为愉悦声色,一场晚会耗资之大令人惊讶。对资财过度地消耗、亏夺民财、增民税负是墨子反对音乐的又一个理由。墨子说:“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三是纵欲极乐,娱乐至死。针对过度娱乐,实则《曲礼上》早已告诫了我们,“欲不可从,乐不可极”,《乐记》也说“乐极则忧”啊。

迷失之四:抄袭娱乐。在娱乐的创新上,我们似乎少了中国的原创,拿来与低质成了通病。《中国达人秀》、《爸爸去哪儿》等,似乎都是外国节目在中国。

事到如今,如何更好地娱乐已成了我们这个“娱乐时代”不得不认真思考并予以正确回答的问题了。以音乐为例,乐须以德来规范,之所以“生民之道,乐为大焉”,是因为这个乐是有德引导的乐。《乐记》说:“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乐者,通伦理者也”。音乐与社会治乱状态的关系也是相互的。一方面音乐受社会治乱状态的影响,是社会治乱状态的反映,“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另一方面,音乐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治乱状态,低俗的音乐使人颓废、使人堕落,社会暴戾;高雅的音乐则催人上进、催人仁爱,社会和谐,“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不记住有的教训,娱乐节目就还会如昙花一现并且备受社会诟病。停播《超女》、限娱令、停播《棒棒棒》、叫停奢华晚会等举措能否唤醒我们的思考,能否唤醒我们的责任,我想还需拭目以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