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道县参演的古典舞《爱莲》。
本报(记者吴林)“因为有梦,奋飞苍穹;因为有梦,遨游龙宫。中华民族的崛起之梦,复兴之梦,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中国梦!”
7月29日晚8点,市体育馆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2014“欢乐潇湘·和美永州”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复赛拉开序幕。三天来,来自九县两区以及13个企业单位展演的42个节目,采用舞蹈、歌唱、祁剧、武术、小品、情景剧等艺术表现形式,深情讴歌了我市在改革开放春风指引下社会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潇湘儿女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展示了我市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精彩画卷,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潇湘文化的饕餮盛宴。
原生态民族歌舞奏天籁之音
原生态歌舞是本次文艺汇演的一大特色。
江华瑶族自治县表演的瑶族民歌《嘞嘞嘿——远远见妹飘过来》、男子群舞《拉相》和江永县表演的瑶族舞蹈《洗泥酒》、原生态舞蹈《赶山》等节目充分展现了原生态文化的魅力。
江华瑶族崇尚自由恋爱,对歌是寻找意中人的重要方式。每逢圩日,成群的青年男女聚在一起,树林中、小溪旁、公路边,从黄昏时起唱到第二天黎明,体现瑶族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生活的乐观精神。舞台上,《嘞嘞嘿—远远见妹飘过来》演唱比较舒缓自由,作品昂扬向上、节奏明快、产生共鸣,情景设计上基本是生活中的艺术再现。
男子群舞《拉相》是充满智慧和团结协作的瑶族劳动生产场景再现。瑶家汉子在将大山中的树木砍下后,为了将崇山峻岭中的木材运到山下交通方便的地方,他们采用多种充满智慧的方法完成了这项工作,拉相就是其中一种。首先在崇山峻岭、峡谷、溪流中用木材搭建相桥,在相桥上齐心协力,一根根将木材拉出,从而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劳动场景。
江永县表演的瑶族舞蹈《洗泥酒》和原生态舞蹈《敲梆》,用艺术的手法展现瑶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旧时,江永兰溪是一个人多田少的地方,勾蓝瑶民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开荒种地。为了方便生产,瑶民们在田地间盖起独具特色的“牛庄屋”。农忙时节男人住牛庄屋劳作,女人就在家操持家务,到每年农历五月忙完了春耕,男人们就可以搬回农具,牵回耕牛,洗净犁耙和脚上的泥土,回家歇上一阵。
“春泥一身为耕种,皇天不负有心人。辛勤结就丰收果,洗泥庆祝好收成。”极具原生态瑶族风情的舞蹈《洗泥酒》展现了瑶家人在“洗泥节”上同庆的欢乐场景,一幅很美好的瑶家生活画面,表现了瑶家人勤劳进取、积极乐观的美好精神。
来自千家峒瑶族乡霸王祖村的村民表演的原生态节目《敲梆》再现了瑶族人种山、守山、赶山的过程。金秋八月,种在深山里的玉米、粟米、高粱、红薯都成熟了,瑶家人吹响了牛角,召集在一起为守护粮食而敲梆。他们以敲梆的方式,把瑶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节奏,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民族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呈斑斓夺目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祁剧,也在“欢乐潇湘”的舞台上风光展现。7月30日晚演出的祁阳祁剧《奈河桥》,是由祁剧班的小学员们表演的祁剧传统剧目《目连戏》中的片断,对演员的唱、练、做、打要求很高。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一位年长的观众说,“很久没看到这样专业、精彩的祁剧表演了。”
祁阳县与祁阳师范学校联合创办的祁剧培训班,由祁剧老艺人们手把手传授,通过参加这次比赛,让人们看到了我市祁剧的传承。
“通过这个舞台,我看到了祁剧还是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我会继续努力,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位祁剧演员说。
东安武术,源于三国时期的峨嵋拳,有1700余年的发展演变历史。东安武术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竞技活动,提高民族自信心,展现民族文化创造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12年东安武术被列为湖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安县江东文武学校带来的东安武术表演《英勇少年》,再现了东安作为武术之乡的独特魅力。自古英雄出少年,舞台上,演员们矫健的身姿,苍劲有力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东安武术新的希望。
本土市井多元文化现百花齐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零陵区演出的古典男子群舞《醉素狂草》。”演出结束后,观众杨兵告诉记者。
零陵区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富历史名城。草圣怀素,零陵人,著名书法家,僧人。其书法以狂草盛名,成就堪比张旭,人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巨大。
将怀素搬上舞台,想法由来已久,且很多人也做了尝试。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进行舞台呈现,有说以舞蹈,有说以音画,多数偏重音画,认为以舞蹈形式表现只能刻画怀素其形,很难做到形神兼备。
零陵黄古山社区的演员们经反复酝酿,最后形成以舞蹈为主,植入音画、情景等手段,进行综合呈现。整个创作过程中,他们就作品艺术性、逻辑性、观赏性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反复征询意见。方案两易其稿、音乐三度修正、动作编排数次修改,创作、排练历时两个多月。“我们就想给观众呈现出形神兼备的怀素。”节目负责人说。
作品以质朴手法、古典舞态,通过舞蹈演员的身体、动作、表情以及场景设置、情绪变化等对怀素的性格、思想、情感、状态、书法成就等进行解读。“作品结构分明,情绪饱满,情节跌宕起伏,犹如怀素作品震撼人心,令人激情澎湃。”观众对《醉素狂草》给予相当高的评价。
业内人士称,该剧音乐对作品人物情感、性格、精神的表现和氛围的烘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音乐个性鲜明、层次感强,并融入了戏剧、佛教音乐元素,丰满而又韵味十足,节奏、气势有交响乐的震撼效果。”
宁远县表演的舞蹈《三月三》,展现瑶家生活的甜美与幸福。每舞蹈以瑶家三月三为题材背景,通过抢绣球、抢新郞、新娘为手段展开舞蹈。
新田县文艺演员参演的《抗日组歌》节目,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艰苦卓绝的精神,气势宏大,气氛高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演出过程中,观众齐声高唱《保卫黄河》,现场气氛到达顶点。
“本次文艺汇演地域特色非常明显。永州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我们非常注重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主任李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欢乐潇湘”活动深受群众欢迎。截止目前,全市举行的180余场比赛1.9万多人演出,草根演员占了其中99%以上,而观众人数达到了56万人次。
“‘欢乐潇湘·和美永州’活动真正把握了正确的文化导向,彰显了群众文化本身最淳朴、最朴实、最清澈、最震撼的文化语言。永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经典的民族地方特色,丰富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激发了我们创作者的激情与活力。”“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总导演刘翠玲说,我们着重挖掘本土的特色文化,突出原创性、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性、代表性,承其形、摄其魂,发扬原创精神,树立精品意识。三台纯正的“本土乐”、“文化美”充分展示了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