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翼平
唐曾孝老先生今年八十二了,是永州笔耕不辍的老作家。2009年他以九嶷山少年刘湘辉用三轮车送奶奶进京看奥运的孝举为素材,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北游记》,市作协和评协为他举办了评论会,我发言时祝贺他:“人过古稀,喜得贵子”,老先生甚是高兴。没想到六年后,他竟将三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金鸡梦》放在大家眼前。这是老先生的第十部文学作品集,他高兴地说,这是圆了自己梦寐以求给社会留下“长篇小说”的美梦。
小说以朝阳县金鸡岭小山村几十年的变迁为线索,描绘了金鸡岭由一个穷山村变为旅游区的发展历程,时间跨度大,分春、夏、秋、冬四卷,以史诗性的结构和叙事性的笔调,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起,描绘农民推行“大包干”,剩余劳力进城出国发财,直到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土改、合作化和公社化捆绑在这段历史上迂回地展开。数十年间,农民为发财致富所遇到的苦楚、灾难、实惠、发展,所经历的批判、斗争、突围、崛起的种种历史事件,有序地穿插其中。通过人性大较量的生动描绘,将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画卷,活生生地展现在世界的视野。
小说以寓意繁衍发展的金鸡传说作引子,以进城出国发财为主题,以民俗、民谣和民风当背景,采用悬念传奇的手法,描写金鸡岭有代表性的三户农民、两代人的不同人生轨迹、相互间的爱恨情仇、发财和反发财的争斗,生发出几十个生动曲折的传奇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作者都精心设计了一个“巧”字。全书为一“大巧”,每一个主要人物设计了“中巧”,每一个小节中又设计了“小巧”。运用悬置紧张法、偶然误会法、巧合震荡法将故事写得曲折、惊险、离奇。从曲折中产生快感,从惊险中生发快活,从离奇中焕发魅力。让人读后产生紧张感、期望感。
对唐老而言,《金鸡梦》是“毕其功于一役”。作者用自己所有散文和新闻的创作为这篇长篇小说练笔和铺垫。可以说,《金鸡梦》是老先生创作的集大成者。唐老出生农村,在农村基层工作十多年,当省报记者宣传农村三十多年,热爱农民、熟悉农业、知晓农村,晚年他要感恩农民、回报农村,十年前立誓要写一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金鸡梦》是他一生中精心酿造的一坛“酒”。为了这坛酒,家人和社会人都将他当成了“疯子”,而他用艺术家的“疯子”精神,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创作。
为了得到创作的活水,唐老扎到农村去。2004年7月,71岁的他不顾家人劝阻,背着电视机、被子和日常用品,去到冷水滩普利桥农村,像小伙子一样跟着农民和村干部跋山涉水,体验生活。一次,他上御印岭采风,搜集《金鸡梦》素材,不慎摔了一跤,颈脖扭歪,脑袋跌破皮,住院缝了五针,打了半身石膏,脸朝天花板贴床躺了两个月。为了写好主人公“建癫子”,他走进农民板车队,与一个真正的癫子接触两个月,从癫子身上寻找思想与细节,让书中的“建癫子”活灵活现。《金鸡梦》从策划到付梓,整整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深入农村百多天,大小修改近三十次,使得人物鲜活化、故事生活化、语言乡土化。省政协副主席兼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谭仲池为他写作壮举感动,题词赞誉他是“文章血写成,缘在人品中”。
文学创作就是一个梦想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美梦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唐曾孝老先生老年有梦、梦想成真,人生一大幸事。“文章合为时而作”,《金鸡梦》恰在农村小康梦、中国复兴梦的大好时光中应运而生,即是唐老的长篇梦,更是农民的中国梦。作品一出台,就被潇湘电影看中了,这是曾孝老前辈之福,更是永州文坛之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