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朝晖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九峰相似,游者疑焉”,故名九嶷山。
五月,《永州文艺》杂志组织几个作家去宁远县的九嶷山采风,就这样,九嶷山再次走进我的视野。我不知道此行自己该写点什么?写九嶷山的秀美?舜帝陵的庄严?还是文庙的儒学风范?无数次的九嶷之行,在我记忆里倒腾的好像并不是这些。第一次知道九嶷山这个名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七十年代背毛主席的诗词已慰然成风,老师也要求我们背毛主席的诗七律《答友人》,其中有一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当时年少的我还不是很懂这诗的意思,依稀中就只记得老师说九嶷山就在我们这里的宁远县,还告诉同学们说我的名字“朝晖”二字就是毛主席诗里的朝晖。当时的我心情格外激动,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对毛主席是无比的崇拜!毛主席的诗竟然写到了我们家乡的九嶷山,而且我的名字竟然就在他的诗里,这不由得让我兴奋了好长时间。伟人诗中的九嶷山,从此在我心中留下美好的烙印。随着时间的流逝,九嶷山也渐渐地淡化了,偶尔听说起九嶷山时,也没有了年少时的狂热。在报社工作时也曾读过很多关于九嶷山的文章和传说故事,但是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神奇了。我一直也很诧异,小时候的向往和现在这种很平常的心态怎么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竟然会没有那种想去看看,身临其境的迫切呢?激发我想去九嶷山的冲动,还得缘于我进市艺术馆后的同事顾承德老师。顾老师是宁远县人,他每次说起九嶷山时那种自豪感,真不亚于当年老师说起我名字源于毛主席诗中的情形,什么万山朝九嶷肃穆、娥皇女英爱情的凄美、祭舜大典的庄严虔诚等,无不让人陶醉。在顾老师的耳濡目染下,我不由得对九嶷山又为之神往了,忽然就萌生了一种殷切的期待。
梦想终于成真了。
2005年,湖南省政府举行公祭舜帝活动大典。潇湘艺术团承担乐舞告祭的演出,要我带队去宁远县负责演员们的前期排练协调。要一个月时间,太长了,但一想到要去梦想中的九嶷山,我也就欣然答应了。到宁远县的第二天,我们就去了九嶷山。那时的九嶷山虽没有现在修整得完好,但亲临九嶷山,还是被她的秀美吸引住了。我一直坚信山是有灵魂的,更何况这九嶷山呢?要不万山为何朝向九嶷,即便是帝王,也得来朝拜呢。可九嶷山的灵魂在哪里呢?我寻思着,抬头看着天空中悠悠飘浮的白云,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葱茏青翠的树木,香火缭绕的舜帝陵,我惶惑着,我想应该就在他们的某一处。可我却并没找到我想要的,难道是在瑶家阿妹的笑靥里?是在老九嶷人的皱纹里?好像都有都是,又好像都没有都不是,第一次真正走近九嶷山就在这摇摆的情绪中结束了,好像所有的美丽都不是我想要的,九嶷也因此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了。紧张辛苦的排练渐渐地忘却了许多,但凡市领导来视察节目进度时,总是会问起我对九嶷山的印象,我也只是很平静地说感觉很美!但我心里明明知道,这回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总觉得在我心深处的那份情感离我还很是遥远。这样一个大型的舞蹈集中了全市最优秀的艺术人才,演员阵容上千人。我们这个《乐舞告祭》节目就有上百人演出。这样一个重头之头的节目,一帮艺术家们真可谓呕心沥血。每一个艺术家为了这个节目也几进九嶷山采风,培养对九嶷山的感情,以至于在舞台上,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对九嶷山倾注的很深情很向往的神情,我觉得他们仿佛就是一尊尊立在我面前的九嶷山雕像!
为什么每次到了九嶷山都会想起这些?想起这些与大山的神奇与风景的秀美无关的事呢?它们是不是就是多年来埋藏在我心底深处的那个寻找的灵魂呢?记忆的遥远也抹不去心底的念想,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心里竟然是那么清晰而温暖,让我每次一踏进九嶷山,眼帘里都是这些画面。九嶷山的印象于我就像是一根丝带,牵扯着我的情丝,让我回味无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