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歌妈”赵庚妹——瑶歌穿越半世纪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本报(通讯员黄志东 蒋文 傅享书)今年64岁的赵庚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王大歌》的传承人。她8岁开始跟着前辈学唱瑶歌,至今已唱了52年。半个世纪的瑶歌演唱生涯中,她获得了许多奖项,培养了许多瑶歌爱好者,也去过一些大学宣传瑶歌文化,使瑶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被瑶家人亲切称为“歌妈”。

瑶歌唱响北京城50年前,年仅14岁的瑶家小姑娘赵庚妹,第一次将瑶歌唱到了首都北京。如今,64岁的她,对瑶歌仍情有独钟。1950年,赵庚妹出生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樟木口村一个瑶族民间艺人世家,8岁的时候就跟着祖父赵明福、父亲赵成和和“歌妈”黄远妹学唱瑶歌。到10多岁时,赵庚妹在十八寨已小有名气。1964年秋季的一天,县里的干部郑德宏突然来到赵庚妹家中,郑德宏对她父母说,要庚妹到县里去唱瑶歌。因为当时赵庚妹年纪小,父母既感到高兴,但又不放心。在郑德宏的耐心劝说下,父母终于同意了。第三天,郑德宏兴奋地告诉她,被选上了,可以到首都北京去唱瑶歌了。庚妹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这年11月,她代表全国的瑶族同胞,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宽敞明亮的舞台上,赵庚妹深情唱起了《站在瑶山望北京》、表演了瑶族舞蹈《汽车开到荆竹寨》。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时的情景。

演唱瑶歌,演绎不一样的精彩赵庚妹自从把瑶歌唱到北京后,便与瑶歌结下了不解的情缘。1965年,她被特招进县民族歌舞团(现为永州市民族歌舞团),后来又调到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工作,同时还经常参加庆典活动和外国瑶胞的接待工作。此时,她就是所有年轻姑娘中最打眼的一个,她已然把瑶歌融进了自己的生命,把瑶歌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当之无愧的瑶家“歌妈”。1996年,武汉音乐学院刘健教授第一次来到江华采风,拟拍一部以瑶族文化为背景的电视音乐片,第一个就找到了赵庚妹了解情况,收集素材。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30多年来所搜集的资料奉献出来,把各种唱法一一唱给刘教授听。特别是听赵庚妹演唱了《盘王大歌》之后,刘健教授被《盘王大歌》缠绵悱恻而又气势磅礴的瑶族史诗所震撼,于是他精心配乐,创作了《盘王之女》。

不遗余力传承瑶歌2010年,瑶族祖传的《盘王大歌》成功申报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7月,《盘王大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庚妹和郑德宏为《盘王大歌》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瑶歌,了解瑶族文化,赵庚妹曾经将自己在县城的房子改成音乐厅,取名“盘古”。她说:“我要让这座小小的音乐厅成为人们了解瑶族的窗口。”作为《盘王大歌》的传人,赵庚妹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将《盘王大歌》推向世界、走入寻常瑶家的重任。她跋山涉水,走遍瑶族的村村寨寨,搜集、整理《盘王大歌》的资料,并将《盘王大歌》教授给瑶族的姑娘小伙。2009年8月,赵庚妹受邀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风·民歌展演”,领唱的就是《盘王大歌》;同月,赵庚妹参加了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原生态民歌比赛获得银奖,领唱的也是《盘王大歌》;2010年3月,由国家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她领唱的依然是《盘王大歌》。赵庚妹说,《盘王大歌》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瑶族同胞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力量,所以,无论走到哪,无论身在何处,她都会唱起《盘王大歌》。对于传承瑶歌,赵庚妹更是不遗余力。2011年5月,赵庚妹受到湘南学院音乐系的邀请,在该学院举办了一场原生态瑶歌讲座;同年8月,赵庚妹辅导市烟草局演唱瑶族《敬酒歌》在全省烟草行业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2012年,赵庚妹受到郴州市桂阳县民宗局的邀请,参加了瑶歌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并举行了“原生态瑶歌”讲座,反响热烈;2012年至2013年,赵庚妹受湖南科技学院音乐系聘请,担任该系客座教授;不仅如此,自从江华提出要打造“神州瑶都”以来,该县文化部门开设了瑶语、瑶歌培训班,聘请了赵庚妹担任主讲教师,培训人数1000余人,为江华旅游局培训导游和讲解员30余名……如今,已经退休的赵庚妹仍耕作于瑶族文化艺术的花园中,她表示,自己有责任将《盘王大歌》传承下去,把瑶族文化发扬光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