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们读诗去——纪念世界诗歌日永州读诗会暨潇湘诗社《潇湘诗坛》创刊首发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本报(记者彭沛)阳春三月,潇湘大地诗意盎然。

自1999年开始,每年的3月2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在这一天,无论民族、无论肤色、无论年龄,凡是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都将每年的这一天,视为全世界诗人自己的节日,各地人们举办各项诗歌活动,开展不同层次的诗歌运动。

时隔16年这一天,由潇湘诗社、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纪念第16届世界诗歌日永州读诗会暨潇湘诗社《潇湘诗坛》创刊首发活动”在湖南科技学院举行了,这也是我市连续第五年主办的世界诗歌日纪念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诗歌爱好者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中有离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工人、个体劳动者和学生等。

会场诗意浓浓

诗人蒋三立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他自己创作的诗歌《远行》:

“把爱连根拔起/

离开这个城市/

却不能像鸟一样远迁远飞/

没有行李/

没有深情的凝望/

没有浮沉/

没有夜风刮落的低语/

只有黑夜为大地尽情地散开/

只有列车渐渐启动眼中的泪水/

只有深秋的寒意/

带着深夜里我和这趟列车更加孤独的冷/

以及心被这座城市拉扯的巨大的疼/

飞驰在风中”,令人潸然泪下。

诗人吕定禄为马航失联飞机创作的诗歌《生命的呼唤》也在现场被湖南科技学院的同学朗诵:“你消失了/

带走了家人的温馨/

带走了爱的象征/

还有家人的体贴和温存/

带走了家的内涵/

还有爱的美丽约定/

你消失了/

带走了亲人的牵挂/

带走了生命的意义/

还有人生的慰藉和经纬/

带走了生的希望……”马来西亚失联客机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230多条鲜活的生命牵动着我们的灵魂,这是诗人吕定禄对失联客机的悲恸之声。

诗人在吟唱,诗意在流淌,诗情在迸发……彭楚明、文紫湘、潘清远、文三毛、罗映红、默默、刘忠华、蔡爱军、蒋子英、王一武等诗人作家倾情朗诵,现场诗歌不断,掌声不断,大家都沉浸在诗歌的海洋里。

《潇湘诗坛》创刊号首发

舜南巡作《南风歌》,是潇湘大地上最早的诗歌,也是中华帝国的开篇诗歌,中华帝国几千年雄踞世界之巅,走在人类的前沿,诗、诗教,功不可没。唐宋盛世,潇湘诗文鼎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代文豪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永州。“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赞美过的永州。许多人也正是由此而始识永州。潇湘大地是一首诗的大地。诗人、诗,呈现了潇湘风骨的俊朗与清逸。诗人写永州,既是推介永州的传统,也是传播潇湘文明的新使命。

2013年3月23日,潇湘诗社成立,其目的就是要做潇湘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潇湘诗歌运动”的建设者。潇湘诗社社长、著名诗人田人向社会呼吁:无论我们怎样清贫,也要让诗歌有尊严!潇湘诗社将推动在永州境内建设一块类似浯溪的诗林,将每年由潇湘诗社评选出的一至二首最优秀诗歌刻于此,让产生在永州这块土地上的优秀诗歌被铭记。

如今,《潇湘诗坛》创刊号首发,更是留下了一种关于永州的诗歌记忆,永州这片热土也因诗歌更显熠熠光彩。

潇湘大地满诗情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人蒋三立说,一个时代没有诗人是可怕的,没有诗歌的生活更为可怕。诗人是一个时代灵魂的寄托者,诗人通过诗来书写时代的神态,记录时代的情感。诗歌可以连接过去、现在、指向未来。诗歌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世界的东西,人们在诗的世界里陶冶自己的情操、开拓自己的视野。

市作协主席刘翼平认为,诗歌用最少的文字去展示最深刻、最复杂的感情,作为人类最普遍的艺术表达方式,诗歌让我们得以领略语言的真挚力量,诗歌的传播有助于人们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湖南科技学院工会主席、评论家陈仲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他对诗歌的看法,他说人类需要诗歌,人类如果没有诗歌就成了没有灵魂的世界了,诗歌是温馨的、美好的,人们需要用诗歌来释放感情。

湖南科技学院的学生王忠平也是一名诗歌爱好者,他是电子工程系一名大三学生,他说诗歌让他在学习之余,体验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更升华了自己的灵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