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核
三百七十七年前的春天,中华“游圣”徐霞客两次踏进永州。第一次是专程游览,从农历三月初七日进祁阳,至四月初三出蓝山;第二次是往广西去路过,四月二十五日入祁阳,闰四月初七出东安。前后两次,在永州境内留下三十九天的行踪,也为我们留下许多奇险的故事。
带病游三溪
“永州三溪”在古代文人中非常有名:一是祁阳浯溪,元结的乡间别墅;二是永州愚溪,柳宗元谪贬的地方;三为道州濂溪,周敦颐的故乡。永州三溪是徐霞客十分向往的游程,不巧的是,他游三溪这十余天里,一直身在重病之中。
徐霞客进祁阳境内突患急病,这是徐霞客三十年游历生涯中第一场大病。但“浯溪之胜,不可不一登”,船过浯溪,他强忍腹痛,由家仆顾行扶持着登岸。但是,游了三绝碑、石镜、元颜祠、中宫寺后,就再走不动了,只好躺在居高的岩石上,观赏远近风景。他看到三绝碑前一副拓碑的木架还没有拆除,想趁这难得的机会,自己也拓一幅字,可惜动弹不得,没办法去找拓工,只好望碑兴叹。
船过湘口关时,客人都上岸去看潇湘合流的壮观景象,徐霞客病体不支,躺在船舱里干着急。下午,船入潇水,靠泊在零陵小西门外,徐霞客忍不住了,吃点稀饭后,强撑病体上岸,去寻访愚溪。依他的考证,愚溪以前称“冉溪”或“染溪”,是柳宗元改为“愚溪”的。在零陵,徐霞客还抱病游玩了柳子祠、钴鉧潭、西山等名胜。
徐霞客进道州城时,已病了近十天,虽然腹肚不痛了,但身子仍很虚弱。徐霞客一进城,直接往西门去游濂溪,再出城游濂溪祠、华岩、月岩,顺路考察沲水、掩水、遨水的走势流向,当晚就借宿在月岩。徐霞客很喜欢月岩,将它形容为张开的虎嘴。他后来在九疑山为永州十二洞排序时,将月岩列为第一。
强游朝阳岩
徐霞客在零陵游览时,打听到城南外的江边有座朝阳岩,很值得一游。船往道州时,他令顾行带行李随船,自己沿江步行去游朝阳岩。
徐霞客上岩后,近观怪石绝壁、远眺碧波船帆,正徜徉得意间,客船已经到了岩下,船主呼叫他上船。
徐霞客下岩时,看见一条石板路通向崖背,便置船主呼叫不理,顺路寻去。小路尽处是个岩洞,有一支小溪从洞里流出。徐霞客想进洞子深处看看,苦于没有火把,而岩下又传来船主的叫喊,只好出了洞。
出洞没走几步,又看到偏北的地方还有一岩,当地人用木桩在岩上搭了栈道。徐霞客顺着石蹬爬到岩上,上面竟然还有佛寺亭阁,石壁上也刻了不少诗文。徐霞客正要细细读读这些诗文,船老板终于忍受不了徐霞客的固执和无礼,大发脾气,要把这怪老头丢在这里。好在顾行赔礼道歉,苦苦哀求,才等着徐霞客登船。
奇景出水崖
徐霞客主仆乘船往道州,出零陵后不远上岸去游澹岩,游完后往双牌去会客船。路经木排铺时,一为淋了雨,二因身在病中体力不支,买了几碗酒喝。过陈皮铺后翻越一座小岭,远远看到山坡下有一些耸立的石峰,形状“逗奇标异”,又有盛开的映山红,这引起了徐霞客的好奇,找了小路去寻访。
到近一看,不仅是奇形怪状的石峰,石峰之下有更多的垒石,有的像鸡距龙爪踞伏在地面,有的似丝瓜囊子,把如网的筋络披挂在崖畔……徐霞客连连称奇,路旁一位锄草的农夫说:那边还有更好看的地方呢。
徐霞客顺他指的方向走去,果然有座巨大的石屏拔地而起,石屏上有的地方天生通透的洞窗,有的地方像要飞向天空的形状;特别是石屏之下,还有一泓清沏的碧潭。徐霞客向崖边小庵子里的僧人打听,僧人告诉他,这地方叫“出水崖。”又问僧人,还有不有好看的地方?僧人说,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徐霞客不甘心,往石崖后寻找,没想到那上面胜景叠出,一座座岩石在徐霞客眼里,有的像卧龙,有的像飞凤,圆满的似出水青莲,分散的似鲜花盛开……这意外的发现令徐霞客兴奋不已,他忘了身在病中,上下攀爬,搜寻良久。
当天,他在游记中写道:若是能够稍加改造整理,方便行走的话,这地方必定是处奇景;就是发现了桃花源的武陵渔夫,也会把他的船划到这里来。
过后,他在整理游记时,觉得这几句话还不尽意,又补充道:我数遍自己游览过的山间奇胜,这地方应该是第一;就是九疑山的尤溪村也稍次些。
珍奇杨梅石
徐霞客进九疑山的第一天,游览了玉琯岩、飞龙岩后再游紫霞洞,带路的明宗和尚举着火把走在前面。下到洞底,先看“梯田”,再看“教学堂”的
“石先生”和“石学生”,接着又看了“石莲花、擎天柱、烂泥河、观音座”等景观,在洞里已经走了两三里远了。
观音座前面是一片水潭,明宗说,过不去了,便带头往回走。徐霞客见火把还没用完,不愿就这么返回,自己带头脱衣淌过潭水,顾行也紧随其后,明宗无奈,只好跟在后面。
过了潭,是一处叫做“雪洞”的石室,四周尽是洁白如雪的石柱,过雪洞是“风洞”,因洞里有几股气流在石间回旋如风而得名。
徐霞客饶有兴趣地在石柱间探试着旋风的流向,正走着,一只草鞋穿了底,地面碎石如针般锥着脚板,已是无法落足了。只好由顾行搀扶着往回走。
三人寻到杨梅洞,明宗举着火把照明,徐霞客和顾行用双手往乱石堆里翻扒,不多久徐霞客果然扒出一颗大小如鸽蛋、上面密密凸着小剌的圆石,他在水洼里把石子冲洗干净后握在手心里,立即有一种轻轻的针剌感痒痒地传到心里,十分的舒服熨贴。
徐霞客立即喜爱上了这颗玩石,从此随身携带一刻不曾离过。五年后,徐霞客是掌心里握着一颗小玩石逝世的,很可能就是这粒杨梅石。
游完洞子后,徐霞客没有去找人家借宿,主仆两人就在斜岩洞口打地铺,这一住就住了五夜。
三分石奇遇
在九疑山呆了七天,第五天,他花重金请了一个瑶族老乡做向导去探三分石。
一行三人从玉绾岩出发,在茅窝看到成片的九疑山石;在九龟岩看到肖似群龟的石峰;过牛头江后,小路被土人为防匪贼堵塞了,三人只好连爬带钻翻过这些树木。在空寮原,看到了“白绵绸”。翻越香炉山时,徐霞客在山上终于找到了志书上讲的“天湖”。一路之上,徐霞客还看到了许多珍奇的树木花草……当他们站在鳌头山上时,透过飘浮的浓雾,总算看到了三分石的侧影。
此时天色已暗,只好在山坡找一株老松下,整理出巴掌大一块平地,摊开行李过夜。没料到深夜时,这巴掌之地突然刮起旋风,把他们生的火苗扯至数丈高,将火星卷到半空中,被灼烤的雾汽变幻出种种怪异的形状,把个半天染得五彩缤纷。连同瑶人向导,三个人头一次碰上这种壮观、诡异、神秘的情景,一个个拥着衣被看得目瞪口呆。大风一停,便是倾盆大雨。待雨稍歇,没办法再睡了,只能围着火堆烘烤衣被。
天一透亮,仰望三分石,三个人忍着饥饿和寒冷攀爬,上了岭才看清前面还有一个矮坡,一路走去,一堆堆巨石像迷魂阵一样,把向导也搞懵了。转来转去,三分石总算就在眼前了,正要从乱岩间攀去,一阵瓢泼大雨劈头而下,三个人无遮无挡,被淋成了落汤鸡。
向导突然恐惧起来,以为进山前没敬神,山神发怒了,掉头就往山下跑。徐霞客也觉得各种现象太过怪异,似有不祥之兆,虽然三分石就在咫尺之间,不敢以身试险了,他抹一把脸上雨水,带着顾行转身下了山。这是徐霞客在一生游历中,第一次遇险而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