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踏雪寻觅——曾国藩故居游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罗明桥

在邵永高速通车的那年冬天,从省城返回时,遇上一场大雪。公路两旁,漫山遍野,白雪茫茫。当看到曾国藩故居标示牌时,使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位风云人物,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到曾国藩的故居去探寻,发掘。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历史人物,回眸那个时代,重现曾国藩的精彩人生。

车下高速,很快到了双峰县城。由于大雪路滑,通往曾国藩故居的道路泥泞,走走停停。在大山深处来回穿梭,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荷叶塘镇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名为富厚堂,其长子曾纪泽据《后汉书》“富厚如此”而得名。此是曾国藩的候府,坐落于双峰县东部的荷叶塘镇托富村。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富厚堂坐南朝北,三面环山,从远处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后山上古木参天。门前是一片开阔的荷塘,对面是两座高山,山与山相连的凹处,正对富厚堂的大门,每天第一缕阳光就从山凹处照进富厚堂。

富厚堂由其兄弟曾国潢,于1865年主持修建,依照候府规模,花了十年时间建成。内外群有八本堂,求厥斋、艺芳馆、思云馆、藏书楼等各种建筑。当年正门悬挂“毅勇候第”金字直匾。门前花岗石月台上飘扬着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万人伞等,景象颇为壮观。

雪中游览曾国藩故居,由于人少,感受到一种冬天特有的宁静,只听到走在雪地里嚓嚓的脚步声。每走进一厅一室,会有一种穿越时空,与曾氏家人对话的感觉。在学习湖湘文化的时候,了解到湖湘文化孕育的第一批文人志士,即曾、左、彭、胡,曾国藩就是代表性人物。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组织湘军,兴办洋务运动,让风雨飘摆的清王朝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延长了六十年的统治寿命。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富厚堂两侧为三层楼阁,用于藏书,取名藏书楼,当年藏书三余万册,曾家子孙在书的海洋里度过了美妙的时光,受此洗礼,世代熏陶。他们的涵养和气质日渐高雅,眼界与胸襟日益开阔……

一个人的成功,或许是偶然,一个家簇的长兴不衰却有深层次的原因。曾氏后裔英才辈出,出现了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和科学家。藏书楼功不可没。更为重要的是曾家以八本为经,以八字为纬,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一套治家完整可师的家教理论体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曾氏后人。它对当今社会每个家庭所面临的教育困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的为官之道,也有很多可取之处。首先是他的“磨砺”精神,“战战兢兢”而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正是这种不断强化自我心智,强化自我能力,帮助他走向成功。

其次是他的应变能力,善于在不同的环境改变自己处事之道,尽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从而去应对人生风雨。从八本堂的“八本”到思云馆的“不怨不忧”从“曾子家书”到“曾文正公文集”可以看出曾国藩把整个人生都看做一个大课堂,以改变命运为学问,去成就心中大事。

曾国藩的居官之学是他为政的重头戏,总结出一套关于“耐烦”、“勤事”、“清廉”、“厚民”的官学,处处闪烁着真知和良知。当我走出曾国藩故居的时候,雪已停了。在洁白的世界里,拂去历史尘埃,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向我款款走来,他的进德、修业、养生,让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鲜活起来,历史对他的是非功过评价,就像雪地里留下的一串串脚印,十分明晰。眼前宽阔的荷塘,呈现的是衰败的荷叶,此时我却闻到了夏日那满池荷花的清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