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宝
宋运清原在市里一个金融单位上班,自谋职业之后,先前开茶馆,与现在经营的画廊一样,也叫“清和轩”。作为永州本土实力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宋运清之于书道与茶道兼而有悟。说到茶,我以为茶可分为二,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第一种茶可满足人们“养身”的需求,比如解渴、提神、消食等;第二种茶则可以满足人们“养心”的需求,比如静心、韵味、悟道等。书道,讲究心手双畅、心性双修;茶道,讲究至真至淳、禅茶一味。共同之处,都讲究精神的高度统一而防止散乱之心,真正地透悟自己。生活即是禅,平常心即是道。书为心画,茶解心音。茶,清纯、幽雅、质朴。每每清风明月之时,沏一壶上好珍茗,捧古帖名碑一帧,心摹手追,与古贤对话,在古韵幽幽之间感悟魏晋风流。寂静的空间弥漫着古曲的幽雅,心尖上氤氲着茶香,借着音乐漫步在寂静的暗夜中,感觉着窗外些许清风。宋运清的书法生活是不是这样子的?这就不得而知了。近年,宋运清又以“清和轩”画廊为平台,以书画为媒,让永州书画道友、收藏家能在家门口感受名家风采,与此同时,也为闲暇之余的众师友提供了难得的坐而论道场所,这又兼有公益性。宋运清行草以唐楷立基,上溯“二王”书风,下探宋之苏、黄、米、蔡四家。早些年以米味风格浓郁的行草行走书坛,颇受圈内关注。其书法碑底帖面,碑帖兼容,熔古铸今,风格独具。宋运清自幼即酷爱书画艺术,及长,得著名书法家周俊杰点拨,读高中时便举办过个人书法作品展,周俊杰还寄来墨宝祝贺,成为当年在宁远文艺界之美谈。可谓:英才出少年。这些年,走的则是碑帖兼容的路子,行笔沉稳但不迟滞,爽利但不飘滑,放中有收,张中有驰。线条厚实,刚劲挺拔。能独辟蹊径,以闲适的方式、散淡的情怀、超人的手段,经营得风生水起,意趣盎然。给人的最深印象是个性鲜明,骨力洞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其行草以帖之经典筑基,以碑意求势,点画遒劲雄厚,结字拙朴率真。意趣却徜徉在民间书风之间。字里行间古韵弥漫,怡然自得。细品味,其书法字态美而劲健、力厚骨劲、生辣奇肆;并在变幻莫测,空灵飘逸之中传达出迟涩、古拙;运笔或正或斜,或放或纵,看似漫不经心,信笔纵横,实则胸有成竹,从质朴天真之中显示其真率与豁达,格调高雅。挥洒之间,碑帖兼容,寓雄于清,藏巧于拙。尽管如此,却在有意无意之中呈现出:劲健之中的爽利、流畅之中的险绝、凝重之中的古雅。书法集中凸显了笔墨技巧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赋予了书法艺术的自由烂漫、抒情写意、意境拓展的审美探索。我写我意、我逸我情。这是与泉州宁远籍书家何路鸿等道友一起观摩其小楷《茶经》册页后的一致感受。若论小楷源流,最高古者,当是钟王小楷,属于写书体,其高处在于书卷气息令人玩味不尽。也有写经体,其妙处在熟,匀净整洁,始终如一。还有铭石体,如魏、齐、隋、唐墓志,界格严整,整饬精悍。以此对照,宋运清小楷更注重意趣的表达与骨力的凸显。窃以为,应归于写经体与铭石体之间,当然,章法处理在不经意之间夹杂钟王韵致。宋运清的小楷在静雅之中求得灵气,少了些浮躁,多了些率意。蕴含其中的是碑帖兼容之内理,巧拙互用,合而成雅。并适宜地将行草笔意糅合于小楷的创作之中,呈现出线条圆实、点画灵动、结体宽博、字态古雅之特质。观之,意态古雅,风韵遒逸,大巧若拙,奕奕动人。这一切得之于其运笔的心静腕稳、细密从容、笔活墨畅。作字犹如论史,必须有才、学、识,还须有“不震于大名、不囿与时风”之定力。宋运清正值英年,淡定现风姿,率性作真书,作为同道,我乐观其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