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手机可以打电话、可以上网,还可以当“钥匙”用——

2022年0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手机拍下条形码,可“刷”开超市存包柜

9月27日,在冷水滩区步步高超市存包柜,市民用手机拍下条形码后“开锁”成功。李静 


本报(记者 李静)为了方便顾客存放物品,我市不少大型超市里都设有免费的电子存包柜,想要取出存放的物品时,只要将存包前吐出的密码纸对准扫描口扫描,就能打开存包柜。近日,一些网友在微信朋友圈上称,用手机拍下存包柜密码纸上的条形码,然后进行扫描,同样能打开存包柜。是否真的这么神奇?9月27日,记者在市区多家设置了电子存包柜的超市进行现场实验后发现,按照网上的方法确实可行。

调查:手机拍下条形码确实能开柜9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冷水滩区零陵中路的步步高超市。由于是周末,超市里前来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而存包柜的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在超市的存包柜处,按下“存”键,抽出条形码纸,把物品放入存包柜后关上柜门,再用手机拍下储物凭条上的条形码。2分钟后,将手机的照片打开,对准存包柜的扫描仪进行扫描,但任凭记者拿着手机怎样高低远近折腾,柜门依旧紧锁,一点反应都没有。难道网上的传言是假的?是方法不行还是拍照不当?

记者决定再试一次。按照上述程序,记者再次取得条形码。这一次,把手机的闪光灯打开进行拍照,照片的清晰度要比上一次高很多。随后,将手机所拍照片对准红光扫描口刷了一下,“奇迹”发生了。只听“嘀”的一声响,存包柜门应声弹开。在注意拍摄效果后,记者接连试了几个储物箱,照片基本都能把储物箱的门打开。另外,在湘永路、凤凰路等多家大型超市,以同样的方法,用手机拍摄条形码照片均能打开存包柜。调查中记者发现,“手机开锁”的确可行但并非百发百中。虽然一些超市电子存包柜用“照片条形码”能开柜,但若拍摄时图像不清晰,或拍摄的条形码纸有褶皱、倾斜等情况就无法打开存包柜。

质疑:存包柜存包是否安全“您知道用手机拍条形码也可以开锁吗?”实验中,记者当场采访了几位来存包的市民。一位大妈一脸茫然地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看到记者演示成功后,这位大妈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没想到真有用,这以后谁还敢随意在存包柜存放物品啊?”旁边一位市民补充说:“这以后不仅要保存好储物凭条,还得防偷拍。”记者在多个电子存包柜周边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市民取走储物凭条后,一般直接装进钱包或者口袋里。同时,也有部分市民觉得“新方法”更方便。“密码纸太小了,放口袋里怕丢,放包里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以后用手机拍照的方法,不用担心弄丢密码纸了。”一名年轻的女士说。记者随后咨询了超市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听说过这种事情。他告诉记者,一般每张密码条上都写有“一次有效”的字样,这就说明了每个条形码只能打开一次存包柜,无论用手机照片还是密码条上的条形码都是一次性的,对于所存物品的安全,顾客可以放心。针对手机拍照也能打开存包柜这一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一家专业生产电子自助储物柜的厂家。厂方负责人称,电子寄存柜的原理是根据条形码的黑白间隔不同,红外线扫描时反射不同的光信号进行读取识别。只有翻拍的照片与真实的条形码高度相似时,才能被寄存柜识别。“高度相似”的条件包括扫描仪灵敏度较低、手机屏幕不反光、照片清晰、条形码平整等等多种因素。对方同时表示,除非顾客自己刻意去拍,才能成功复制条形码,其他人想靠偷拍来复制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存在寄存柜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提醒:保管好自己的密码纸如果条形码被偷拍导致寄存在超市储物柜的物品被盗,责任由谁承担?“如果发生存包柜被盗问题,偷盗者是直接责任人,负主要责任,而提供寄存是超市的延伸服务,超市工作人员应尽到看管义务,因此超市负次要责任;而被盗者自身对条形码管理不善,也应承担小部分责任。”资深律师周昌明分析表示,在实际中很难找到偷盗者,超市也不愿承担主要责任,最终损失可能还是由顾客承担。周律师也提醒大家,在公共场所使用存包柜时,一定要保管好条形码小票,贵重物品最好随身携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