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一位34岁的医护人员,为挽救一位远在千里之外重庆的白血病患者,主动做通家人工作
伍爱辉在长沙湘雅附三医院在接受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动员”。
本报(通讯 唐世日)天地间的缘分奇妙无比,一个人的造血干细胞可能就是另一个人重生的密码。江华瑶族自治县中医院的医务人员伍爱辉用自己的骨髓开启了重庆一位白血病患者重生的密码。11月13日,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管理中心主任何一平对伍爱辉进行专程回访,再一次肯定了她的善举。
一次小举动注定的缘分今年34岁的伍爱辉,脸上挂着阳光般的笑容。2012年8月14日,一次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伍爱辉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了造血干细胞,于是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志愿者申请表,工作人员给她多抽了5毫升血液,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这是一次小举动,但却注定了我与患者的缘分。”伍爱辉说。她也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后来竟然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伍爱辉也成为江华首例成功配型并已经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不去,会内疚一辈子的” “实现这个想法的过程很容易。我是一名医务人员,为挣扎在生死边缘的血液病患者重新点燃生命之光是我应该做的。”出于职业的关系,笔者问及其想法与原因时,伍爱辉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今年1月的一天,伍爱辉接到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的通知,她的骨髓已经与一位重庆的白血病患者初配型成功,并问她是否愿意捐髓拯救患者的生命,伍爱辉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随后,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告诉她近几个月不要献血,保证体质优良,以免影响身体。她的爱人得知情况后,因不了解捐髓知识,担心会对身体带来伤害,而极力反对。于是,伍爱辉上网查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一条一条的讲给爱人听。8月的一天,江华县红十字会负责人黄俊涌告诉伍爱辉,这次高配型非常成功,将于9月17日赴长沙进行捐献。
“刚接到电话时,我也担心家人会反对。但是,如果不去,我会内疚一辈子。还好父母非常赞同自己,也做通了爱人的工作。”伍爱辉告诉笔者。
“能救一条生命,受苦值!”
9月17日,伍爱辉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了长沙湘雅附三医院。9月18日开始,医生对伍爱辉连续5天注射了“动员剂”——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把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来。
“这些天是最难度过的,不仅肌肉酸胀疼痛,出现骨痛,反应很大,而且不能长时间剧烈运动,甚至睡不着觉。一位获得捐献的白血病患者母亲对我说了一句话,‘多亏了你们这些志愿者,要不然我的孩子就不会在世了’。这话更加坚定了我捐献的信心和决心,让我挺过了这5天。”伍爱辉说。
经过五天的“动员”,伍爱辉已具备采集造血干细胞的一切条件。9月22日,一只大管针头扎入伍爱辉的胳膊。伴随着一缕缕疼痛,看着自己的血液从导管里流出,她的心里一种微妙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流出的不仅仅是血液,而是挽救一个生命的希望。我付出的这一切,值得!”
4个多小时后,21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完成。当她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要空运至重庆,她还不忘给重庆患者捎去了祝福和鼓励。
“希望他健康,快点好起来。”走出病房的伍爱辉接过授予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时说。返回江华后,伍爱辉依旧和平常一样上班下班,依旧一副乐呵呵阳光的样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