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周六播出的第三期《中国之星》,“华阴老腔”瞬间成为热词。因为一曲结合了现代摇滚与陕西古老戏曲——华阴老腔的《给你一点颜色》,歌手谭维维惊艳四座。此后,关于演出的现场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疯传,迎来超高关注度。一个是来源于西方的热辣摇滚,一个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关中古歌,两者擦出的巨大火花让网友惊呼:“音乐也可以这么玩!”圆了崔健搁置的摇滚梦
“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手里举着一对钹,谭维维霸气地一声喊,一下就震到了台下的观众。而比谭维维的秦腔调子更抢镜的,是她背后的图景:坐着长条凳,穿着对襟短褂的五位老爷子,操着像胡琴不是胡琴、像月琴又不是月琴的各式乐器,奏出气势磅礴的旋律。间奏时,红衣裳的老大爷一开嗓,来自黄土高坡的苍凉劲儿扑面而来,仿佛裹挟着黄土的气息。
“她根本不是让我当推荐人的,她是让我坐在那学习的!”一曲唱完,崔健佩服得五体投地,“你们看到的是一种教科书级的中国摇滚乐,或者说是真正的民谣音乐与摇滚乐结合的最佳典范。”
说到老腔与摇滚乐的结合,崔健对此深有情结。去年,崔健就想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用摇滚和老腔唱出他的《一无所有》,“当时我们都已经把歌曲排练出来了,不过阴差阳错,最后没能实现。”这一次,站在舞台上的谭维维实现了他的愿望。
不仅崔健为这次演出叫好,现场观众也通过投票表达了他们内心的震撼。300位大众音乐评审中,有299位投票支持谭维维,让她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第三期《中国之星》的单期冠军。过五道“卡”请老艺术家
这五位老人家,是谭维维从陕西华阴邀请来的老腔艺术家,其中张喜民、张新民是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2006年,华阴老腔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张喜民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让摇滚与“非遗”合作,源于谭维维的一个念头:“摇滚乐来自于西方,我希望寻找一些中国民间的音乐元素,做东西方音乐的碰撞。”她一下就想到了几百年前的华阴老腔,“我觉得他们就是中国最早的摇滚。”
然而“中国最早的摇滚艺术家”却不那么容易找。为了邀请这五位年龄均超过70岁的老人家出山,她不知道打了多少通电话。“我先通过陕西的朋友,找到陕西省歌舞剧院,然后找到了发现这几位老艺术家的人,再通过这个人找到了华阴文化馆,然后再求那里的一位馆长帮忙,这才联系到他们。”算下来,光是为找这几位老爷子,谭维维就经过了至少五道“关卡”。“华丽的冒险”找到自己
其实,这次混搭,对谭维维来说是一次冒险。
谭维维之前并没想到,作为民间艺术的老腔自由豪放,并无节拍的概念,“但舞台呈现和电子乐队却离不开节奏。”彩排阶段,谭维维就遇到了问题,“五位老爷子没有戴耳麦的习惯,但如果不戴,就听不到鼓点,势必导致表演时的节奏错乱。”就连崔健都为她担忧,甚至建议她说:“你可不可以再准备一个别的作品?”不过,她很决绝。
从《我是歌手》到《蒙面歌王》,再到几周前走上《中国之星》的舞台,本来就是选秀歌手出身的谭维维,今年接二连三地参加了好几档音乐节目。观众中有了“又是她”的吐槽声音,她自己也感到“把自己都看烦了”。
“所以我想做一些新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抱着胜败在此一举的心态,谭维维把《给你一点颜色》带上了舞台。直到听到来自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她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场冒险的尝试不仅让观众认可了这两种艺术的混搭,更让她找到了自己。老腔
老腔是陕西省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表演形式。长期在华阴广泛流传,分老腔、时腔两个剧种,一般配合皮影戏的表演演唱,有时候民间艺人们也会抛开皮影戏跑到前台来表演。老腔的曲调类似渭水船工号子,形式上是一人主唱众人和,乐器包括板凳、梆子、快板等特殊乐器。
1993年张艺谋电影《活着》中曾有老腔的表演,之后与陕西有关的文艺作品中也曾出现,如电影《白鹿原》、人艺话剧《白鹿原》等。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